前面我们讨论了分析阅读的规则,一般来说是适用于论说性的作品,但是我们不能只用一般通用的方法来阅读任何一本书。因此在运用这些规则时,我们一定要有弹性,并能随时调整。
论说性作品基本上分出实用性与理论性两种作品,前者是有关行动的问题,后者只和要传递的知识有关。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历史、科学(或数学)、哲学。实用性作品则没有任何界限,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分析这类书籍的特质,并提供一些阅读时的建议。
关于实用性的书有一件事要牢记在心: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也就是说没有行动,再多的理论都是白搭。
每个行动发生时都有特殊情况,都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与特殊环境中。我们很难在书中找到面临特殊情况时的解决办法,作者也不能现场提供实际建议。
虽然如此,实用性的书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可以应用在同类型特殊情况中的通用规则。读者想要使用这本书,一定要把这些规则运用在特殊的状况下,也一定要练习特殊的判断力。也就是说读者也要在学习这本书的同时加上一点自己的想法,才能运用在实际的状况中。
一本实用性的书包含的不只是规则,它可能还会说明规则底下的原理,使之浅显易懂。也就是理论性的原则会归纳出出色的行事规则。
实用性的书因此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就像本书一样,或是烹饪书、驾驶指南,基本上都是在说明规则。另一类的实用书主要是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许多伟大的经济、政治、道德巨著就属于这一类。
这样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在一本书中,同时可以找到原理与规则。重点在特别强调其中哪一项。如何区分呢?1、不论在什么领域中,谈规则的书都可以立刻认出来是实用性的。2、一本谈实用原理的书,很像是理论性的书,但它处理问题的本质会露底,它所谈的总是人类行为领域中,怎样可以做得更好或更糟。
在阅读一本以规则为主的书时,要找的主旨就是那些规则。阐述这些规则通常是命令句。譬如:“及时一针,胜过事后九针。”它在建议我们某件事是值得做的,而且一定会有收获。
这类实用书的论述都是在向我们表示:它们所说的规则都是确切可行的。
在另一种实用性书中,主要谈的是规则背后的原理。其中的主旨是在说明某件事的状态,而论述就是在强调真的是如此。
阅读这样的一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是行动的问题,人类在什么状态下可以做得更好或更糟。所以聪明的读者可以读出言外之意,可能会看出那些虽然没有明说,但却可以由原理衍生出来的规则。他还会更进一步,找出这些规则用改如何实际应用。
行为规则要谈得上是真理,有两种情况:一是真的有效;二是这样做能带引你到正确的结果,达到你的期望。
在评断一本理论性的书时,读者必须观察他自己与作者之间的原理与假设的一致性或差异性。在评断一本实用性的书时,所有的事都与结果及目标有关。你的判断主要是与结果达成共识,而非方法。就算方法非常真实有用,如果所达到的目的是我们不相关或不期望的结果,我们也不会有半点兴趣的。
当我们在阅读任何一本实用书时,一定要问自己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提醒的是,每一本实用的书中都混杂着雄辩或宣传。实用书的作者多少都是个雄辩家或宣传家。因为我们对他作品最终的评断是来自我们是否接受他的结论,与他提议的方法。这完全要看作者能不能讲我们引导到他的结论上。因此,他讨论的方法必须要能打动我们的心智,激起我们的情绪反应。
而我们如果不像被宣传所困惑,就得了解宣传的内容是什么。
一个人如果真正读懂了一本实用性的书,他知道这本书的基本共识、主旨、论述是什么,就能察觉出作者的雄辩。他知道自己是被说服的对象,他有办法处理这些诉求的重点。
还有一个重点,因为实用问题的特性,也因为所有实用作品中都混杂了雄辩,作者的“性格”在实用书中就很重要。我们在读一本数学用书时,用不着知道作者是谁。但是为了要了解与评断一本道德的论述、政治论文或经济论著,就要了解一点作者的人格、生活与时代背景。
因此,在读一本书要提出的四个问题,在读一本实用性的书时,有了一点变化:
第一个问题:这本书是在谈些什么?这个基本没变。在实用性的书中知道作者要做的是什么,就等于知道他想要我们做的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的变化也不大。为了要能回答关于这本书的意义或内容,我们仍然要能够找出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述。只不过在阅读实用性的书时,规则四的“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调整为“找出作者想要你做什么。”以及规则八的“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调整为“了解他要你这么做的目的。”
第三个问题:内容真实吗?改变得更多了。在理论性作品中,当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来比较作者对事物的描述与说明时,这个问题的答案便出来了。实用性的书,虽然也会与真实做比较,但最主要的却是我们能不能接受作者的宗旨。这要看我们认为追求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才是最好的追求方法而定。
第四个问题:这本书与我何干?全部改变了。如果在阅读一本理论性的书之后,我们对那个主题的观点多少有点变化了,对一般事物的看法也多少也会有些调整。但是这个调整并不是惊天动地的改变,这些调整不一定需要我们有所行动。但是赞同一本实用性的书,却是需要我们采取行动的。如果我们被作者说服了,我们会照着作者希望我们做的方式去行动。
虽然这种情况不一定会发生,但却是理论上应该发生的。没有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偷懒不愿意,二是并不是真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