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做人很多时候需要包容,需要释放善意,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失去了底线,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原则,最后伤人伤己,贻害无穷。
年关将至,妹妹给嫂子做了些她喜欢吃的老家年货,千里迢迢赶在节日前递到了,老实说不是什么稀罕的物件,也不是值钱的东西,但绝对是手工制作,质好量足的,可以说是健康食品,一定是个心意。
中午的时候,太太用这个食材做了菜,说起来有些意思,太太做菜总喜欢满满的一碗,或者说尽可能地多一些,似乎有一大家口人吃的数量,可是,现在家里除了两口子,吃饭的人都没有,自然是做的多了,先生虽然有些不满意,但还是笑脸说,我们家不愁吃的,慢慢吃吧,明知道这菜是做多了,也没有责怪或抱怨的意思,只是诙谐地调侃了一下。太太这时却抱怨起来,说是妹妹的那个食材单件做得有点多,所以造成了自己的菜做多了,吃不完,这是在给自己找理由,说得也许不错,但后面的话就显得没底线了,说什么让妹妹今后不要做了,也别快递过来了,好像这个菜也不是她自己做的,做的分量太大,我们不稀罕,还搞得自己做菜没有了分寸,弄得太多,似乎妹妹故意让她难堪了?这是个什么样的逻辑哦,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回应,自己没有把握好量,难道是妹妹的好意造成的?看来妹妹压根儿就没必要去讨好嫂子套近乎,好在她不可能有送礼的恶意而让嫂子犯错,自然不会想到嫂子会怪罪她。但先生显然不能满意嫂子的这种态度,原则性的话语是需要提醒的,虽然有些愠怒,但也是有分寸,没有那么的激进,好在嫂子也知错了,没有反驳什么的。
家庭生活中此类事情的发生比比皆是,但很多人却没有底线,一味地忍让和不表明原则,虽然一方可能会很舒服地认为自己发泄了,也不见有什么批评和指责,但事实上,某一方会有些受伤的感觉,发泄的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一次次的放纵会膨胀自己的想法,最后的爆发只会是在某些时候,也许不可收拾都难说。
包容和底线是我们做人需要坚守的一些原则,包容不等于放弃底线,有底线不等于不能容忍别人犯错。只有在许多争议的过程中,分寸感把握得好的人才会是赢家,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心底里筑牢底线,不放纵,不放任,懂宽容,懂原谅。
说到包容,不要恶意地理解别人的错误,也许只是过失;不要耿耿于怀别人曾经的不良,即便自己有心理得阴影最好也是不要去理会它;不随意去取悦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或人。能容他人之错便是高人,便能宽心于己。
说到底线,这里需要明确的原则就是不要有伤害别人的恶意,无论做事或者说话,哪怕是无意的随便言语都要三缄其口;不要有居高临下的自我优越感而鄙视别人的善意;不要误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且视而不见;不要将自己的过错推责于别人的善良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