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社会领域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今天学习了第一部分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有四个目标,即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
在“愿意与人交往这一目标”的解读中,作者结合案例晨晨由刚入园时性格孤僻,喜欢自言自语,不喜欢与他人交流,总是游离于集体之外,在教师的积极干预下,变为能主动与人交往,性格开朗活泼;能够适应集体生活,喜欢班集体,喜欢教师和小朋友们;能在与同伴共同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的成长过程,分析总结出了四个教育策略:一是以真诚的心去接纳她、爱护她;二是引导他融入班集体中,适应周围环境;三是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孩子,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四是和家长共同关注,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指南》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好的教育建议,比如说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再比如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
“目标二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一节,案例的评析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的自我意识普遍较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以“利己”原则为先导,我们作为教师就可以通过实例,故事,游戏等各种形式鼓励他们进行换位思考,尝试理解别人。同时采用直观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学习、模仿别人的行为。指导幼儿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完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等方面让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
自信是孩子正确面对未来与生活的基石,培养幼儿的自尊、自信、自主,作为家长和教师,要给孩子爱的环境,真诚的表扬孩子的进步,教孩子自立,允许孩子失败。切记说“你真笨!”、“xx比你懂事”等去数落孩子的不是,这种盯着孩子短板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没有了自信。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幼儿阶段是生理、心理、人格初步形成的阶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身教重于言教,我们成人就要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引导幼儿关心、尊重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