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嘟嘟小朋友,再过几天,你就16个月了,这一年快四个月的时光,不知道应该说快还是慢。
每次提起妈妈横向发展的体态,大家都会说刚刚生完娃还没恢复很正常,妈妈也觉得如此,转身回过神才发现已经一年多了怎么是刚刚。这个刚刚过的还真是快。
然后想起我们熬过的日日夜夜,尤其在经历你不舒服的时候,又觉得如此艰难。
哥哥在八个月的时候妈妈就开始记录他的日常了,加上今日这个,写你的寥寥不过3篇。妈妈脑海中明确记的哥哥10个月叫第一声爸爸,11个月叫妈妈,12个月开始走路,却只记得你这些都比哥哥晚,除了走路的时间,其他都没有记忆。
哥哥那个时候吃的奶粉,米糊,用的尿不湿都有从香港背回来的,每周妈妈还要精心做辅食。你长这么大,甚至都没吃过几次辅食,都是跟大人哥哥一起。因为妈妈的时间精力有限,外婆的身体不如从前。甚至为了照顾刚上幼儿园的哥哥,妈妈每天抱你的时间都没有。
不知不觉,你已经悄无声息的长大,问眼睛在哪里,你会笑眯眯眨眼睛,问嘴巴在哪里,你咋吧咋吧嘴,看到鸭子你会“大大(duck)”,跳的时候你会说“渣渣(jump)”。
你从懵懵懂懂,到和哥哥争宠,再到时刻像尾巴一样粘着妈妈,更增加了妈妈对你的愧疚。那次带你打完疫苗回家,爸爸扛你在肩膀上走近道,妈妈推着婴儿车要绕路,妈妈远远看着,你往后扭着头目光一直盯着妈妈的方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看到,大概有三分钟直到妈妈走到你的跟前才收回。那个时候,妈妈就在想,孩子对母亲的爱到底有多深。
有时候想来,出生顺序还是有影响的。不过唯一不变的是大家对你的爱和哥哥一样,一分不减。
妈妈做了生你的准备,却忽略了好多,平衡你和哥哥的时间,协调你俩的矛盾,等等的等等,让每个人手忙脚乱。而你却已经悄悄形成了你的生存法则。
这么小的你,竟然学会了察言观色。当你看到一个你想要的东西,如果别人在玩,你一定会等别人走开再过去;如果要拿,肯定会先看看别人的表情,如果别人不愿意,你立即会拿给她;外公在忙的时候被你打扰吼你一声,你却拿着好吃的往他嘴里噻咯咯咯咯的笑,然后外公就没脾气了;每次给你好吃的,只要妈妈说一声给哥哥分享,你绝对会大方的递到哥哥嘴边;你很少抢哥哥的东西,即使很想要,只会在一旁着急的转圈圈,然后等哥哥不玩走了,你会迫不及待去跑过去观察研究,多少次妈妈都为你的执着点赞。但是,你已经拿在手里的自己的东西,如果哥哥拿走,那哭的真是惊天动地。
你不仅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更让妈妈体验了不一样的养育方式。
忘了那个时候你几个月,一直记得要写下来,却拖到今日。
那天晚上,妈妈坐在地上,看着你一次次扶着床边,慢慢地蹲下去,小心翼翼的起来;再扶着傍边的桌子,小心翼翼的蹲下去,慢慢的站起来;又扶着放书的箱子,慢慢的蹲下去,小心翼翼地起来,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如同龙应台的“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那般平静美好。
妈妈最后才明白你是要尝试所有不同的环境,去训练自己这项技能确保它可以自由为你所用。庆幸的是,妈妈即使在你摇摇晃晃的时候,即使你摔倒的时候,都没有去打扰你。只是最初看到你的重复,有些困惑,当明白后,无比的震撼,因为我找不出其他词语来形容。这个震撼不亚于那天晚上观察到的所有。
然后你从可以自如的蹲下站起来,到扶着东西一步一步挪,到放手可以站一秒,两秒……再到推着移动的小凳子或其他一步、两步……最后到放开小凳子,一步一步……
在金秋十月那个温暖的路上,你突然可以自然的稳稳的走好远,你的思想促使你的行动,你的行动引导你的思想走向更远。
当然,只有你知道,只有妈妈知道,不到10分钟写完的这个过程和这个突然的质变,是由多少个量变积累的,这是你顺应生命的律动,自然成就的。
可是啊,不知道有多少孩子的这些自然法则被破坏,哥哥就是其中一个。似乎很少爬,因为大人老觉得地上脏又麻烦,学走路的时候稍微一晃,大人赶紧扶住怕碰到哪里,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似乎都被打断,然后在走路的时候大人异常的累,学会后经常会摔倒。而这只是你们成长中的一个很小的缩影。
因为有了那个发现,妈妈在参加哥哥幼儿园家长会时,对老师放的一个短视频感同身受:不知道是一种什么鸟,在出生后被妈妈推出去自己找吃的,刚开始看到海浪过来不知躲避,被冲到后瑟瑟发抖,第二次他学会了躲避,第三次他看到另一种动物在海浪来时没有躲避很是惊讶的观察,第四次它也学会了……
因为有了那个发现,妈妈经常会无意放慢脚步去观察。你第一次冲进游戏课教室,跑过滑滑梯的一半,估计看到没有可以上去的地方,退回来找台阶,自然的爬上去。竟然可以自己找办法,这是妈妈欣喜写下这个过程的原因。
在过一个30厘米高的独木桥的时候,第一次妈妈扶着你一个手过去,第二次放开了手,你望着妈妈求助,妈妈微笑着鼓励。然后看着你蹲下去,慢慢爬了两步,小心的站起来,一步一步的走,中间你的手又伸给妈妈求助,在一旁保护你的妈妈,想起前面的种种,最终忍住没有回应,快走到另一头的时候,你又慢慢蹲下去,两只手成功的爬了下来。
在那一刻,我想为人父母,有时候“狠心”放手,或许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的能力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你羡慕视频里别人家一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服刷牙,其实只要你敢放手,让他们尝试,你的孩子也可以,看你如何引导。
就如嘟嘟,在刚学会爬的时候,一说洗澡就往卫生间爬去,记得他刚学会站起来大概八九个月,爬到卫生间,看我在忙,自己啃哧啃哧去拉洗澡盆,竟然知道将上面放着的其他盆子拿开。再大一点,在我给他托上衣的时候,他已经低着头脱袜子了。
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慢慢来,需要你快快的放手,慢慢的等待。
但其实,所有的慢慢来都比较快,都比较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