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孩子“找朋友”
伙伴关系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同龄伙伴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接触和交流,在这种交往中,孩子慢慢会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培养起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相互协作、相互服务的良好品德,学会区别好坏、美丑等概念,形成基本的个性特征。
孩子在暑假给同学补化学,为了给同学补课,专门备了课,把高一的化学系统地看了一遍,结果原来没有学明白的地方都弄清楚了。她说:“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帮助自己 。”
恋爱不是洪水猛兽
恋爱或失恋,在中学生中都属正常。家长要认清这一点,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好”初恋“时期的这段路。
高一的第二学期,孩子的手机短信明显增多。 这个时候家长没有阻拦,也没有给她讲过多的大道理。而是让她体验一下那种甜蜜并青涩的感觉,只是有意无意地告诉她要保护好自己 。
一位妈妈给早恋的儿子发短信:”尊重感情,为爱奋斗,把握尺度!“既表示了对儿子的尊重,也表明了妈妈的态度。太有智慧了。
中学生失恋的时候,心理非常脆弱,稍不留意就会伤害到他们,因此千万不要说刺激孩子的话。
成人礼物——一本收录孩子从小到大文字的“书”
贵贱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了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电影和戏剧——不错的审美教育
租房的准则:住在北大清华周围。北大的百年讲堂成了孩子接受艺术熏陶的殿堂。第一场芭蕾舞、音乐会、话剧、戏曲……都在百年讲堂经历的。
清闲时会溜达去百年讲堂。这些不经意的行为,培养了孩子高雅的情趣。观看不同时期的电影,让孩子明白了电影发展的历程。观看各种话剧,不仅陶冶了情操,也提高了学习能力。
平日所说的艺术熏陶,对孩子来说,关键在于“熏”。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审美教育也是如此。我们不经意带孩子看的一次演出,就会打开孩子热爱某种艺术的大门。家长心里时时装着这个“润”,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提供各种“雨”,因为只有孩子亲自体验了,才能"当春乃发生“,不知不觉提高艺术欣赏的能力。
【生活】
做孩子走向独立的教练员
一个孩子的生活品德不高,就算他学习成绩再好,也不能算是好孩子。高中阶段可以说是孩子远行的准备阶段,父母有必要让孩子学会生活的技能,这对孩子离开父母后的自立自强非常重要。
全家爱运动
运动可以使心情愉快,可以使孩子心胸开阔,可以使孩子性格开朗,可以使孩子意志坚强。经常运动,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是高考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因为精力充沛、头脑灵活,更容易在平日的学习和考试中进入最佳状态。人在运动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出由二十多种内啡肽组成的激素,这种神秘的激素具有强大的镇静作用,并能使人产生愉悦感,科学家称之为快乐素。
孩子学习累了,通过运动可以起到”换一换脑子“的效果。
旅游就是轻松的学习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所以让孩子饱读诗书。
”实践出真知“,所以让孩子亲自做各种事情,让他真实地感知生活,在体验中学习。
休闲也有”饕餮餐"一流星雨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
父爱参与为成长注入活力。
爸爸花一些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心智发展非常好。高三每次模拟考糊先生都会给孩子写一封信,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他特意强调了优化学习方法和制定计划两个方面对孩子的帮助最大。
文综的考题往往把政、史、地等三课的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先生就利用业余时间大量翻看我家存放的《中国国家地理》《读者》等杂志把其中综述性的文章复印下来提供给孩子。他还每天读报纸,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社评等剪下来作为素材给孩子认真读。孩子受益匪浅,毕竟高三的他仔细看各种书籍的时间有限,爸爸有针对性的准备,为他省去了许多时间。
最为可贵的是,先生把许多资料仔细整理,认真阅读过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吃饭或者接送孩子的时候以聊天的方式传达给孩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真可谓用心良苦。
可以说,孩子的高中阶段是在父母身边的最后一个时期。上大学后,绝大多数孩子会远离父母的为外地求学,就算在本市上大学,也会住校,而且上了大学,社会活动多起来,孩子跟家长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如果家里是男孩,爸爸这个时候跟他的交往,就应该两个男子汉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走入社会待人接物和处理各种事物的本领。
有一本书叫做《爸爸影响孩子的成功,妈妈影响孩子的幸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爸爸和妈妈一个都不能少,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
家长示弱,给孩子强大的机会
家长要帮助孩子成长,看着孩子成长,等待孩子成长,而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只有松开束缚,站在孩子的后面,孩子才能发展的更好。
模拟考试的重要作用是查漏补缺
高校自主招生—诱人的鸡肋
自主招生“好比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家长和孩子一定要正确看待自主招生的结果,不要将所有的希望放在上面,也不要因为考试的存在而影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