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式的力量
本书包含人类效能的许多原则,是基本而首要的,可通往成功与幸福,放之四海皆准,不过,我们必须先了解人类的思维定式以及如何实现思维定式的转换,才能真正理解这七个习惯。
先前提到的品德成功论与个人魅力论就是两种典型的社会思维定式“Paradigm(思维定式)”这个词来自希腊文,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现在多用来指某种理论、模型、认知、假说或参考框架。但广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这种“看”和视觉无关,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它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它是一份地图,而非地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思维定式比作地图。我们都知道地图不代表地域,只是对地域的某些方面进行说明。思维定式就是这样,它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理论、诠释或者模型。
假设你想去芝加哥中心区的某个地方,地图本应该帮助你到达目的地,但是由于印刷问题,你得到了一张标注为芝加哥,实际上却是底特律的地图。你能想象无法到达目的地的那种沮丧和无助吗?
你可以改变行为,比如更努力,更勤奋,更迅速,但是这种努力只会让你更快地到达错误的地点。你还可以改变态度,比如更加积极地思考,但你仍然到不了正确的地点。或许你并不在乎,因为你抱着积极的态度,不管到了哪里你都高兴。但关键是,你还是走错路了。根本问题不在于你的行为和态度,而在于那张错误的“地图”。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我们的态度与行为源自这种假定,对事物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
I:所谓思维定式即为我们根据自己的成长经验、价值观念等绘制而成的一副地图,而这副地图所呈现出来的路线并非是客观真实的。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察觉到所绘制路线的问题所在,不仅我们不会对路线问题进行更正,而且会根据错误的“路线图”规划行程,最终我们发现离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越来越远,甚至迷失了方向。
A1:最近机构在策划一个活动,活动方案的初稿已经出来,就剩下一小部分内容没有最终确定。上周我都在等待最终方案定稿,以便于使我可以开始相关工作的筹备。现在回想起来我陷入了思维定式的圈子里面,既然大框架的内容都已经出来,并且在工作例会上对于每个同事负责的内容已经进行过一次的梳理,根据已知的信息是可以开始部分工作的筹备了,而我却陷入等到最终方案定稿才开始执行相关内容的思维定式中,以至于整个活动的筹备时间被压缩了。
A2:在工作中和与亲密伴侣相处时出现思维定式的频率是相对比较高的。在接下来的21天时间里,每天晚上就寝前将对自己一天的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情境进行梳理和反思,去察觉自己一天当中是否出现思维定式从而影响自己判断或者情绪的情况,如果有便将具体的事例记录在日记本当中,通过该方法使自己逐步的了解所绘制的地图中哪些路线是错误的,以便于日后可以更好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