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苘

查《百科》得知,苘原产于印度,是一年生草本,为锦葵科苘麻高0.3~~2m,全株密生茸毛状星状毛,直径粗细不等。叶互生,叶脉掌状,圆心脏形,先端长尖,边缘具粗锯齿。花单生于叶腋,花萼5裂,黄色倒卵形,顶端平凹,雄蕊多数,花丝基部连合成筒,心皮15~20瓣,环列成扁球形,先端突出如芒。果实半圆球形似磨盘,密生星状毛,成熟后形成分果。种子肾形,褐色、黑色,可入药。

《清稗类钞》记载:“白麻为一年生草,一名苘麻,田圃栽植之,茎高四五尺,叶阔,端锐尖。夏开小黄花。实熟,则干燥而裂。子扁黑,入药。其茎轻松洁白,北人取其皮作绳,亦织为布,惟质不坚。”《本草纲目》有收录:“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卑湿处,人亦种之。叶大如桐叶,团而有尖。六、七月开黄花,结实如半磨形,有齿,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状如黄葵子。其茎轻虚洁白,北人取皮作麻。其嫩子。小儿亦食之。”

鲁西南地区的农村,尤其是在生产队时期,在偏僻的田间地头或角落里,都会种上点“苘”。苘的蒴果半球形,在它没有成熟时,当地人叫“苘卟咯子”,人可以生吃的。我小时候薅草时,有时会到苘地里,摘几个苘卟咯子吃。当地人还把这种植物的茎皮沤过获得的纤维,叫“苘纰子”,用“苘纰子”做生产队捆绑用的绳。当地的小女孩,好用“苘叶子”包手指头,染红指甲盖。

苘花


对于沤苘,还有点记忆。一般是深秋时节,把苘砍下来,去掉枝叶,只留主干,把几十棵苘捆成水桶粗细,放在“坑(池塘)”里,以把苘全部淹入水中为宜,连续沤上一段时间。沤好的苘,剥皮,把苘皮狠狠地砸向水中,猛砸、猛涮,将苘皮上的青皮甩掉,只保留白色的“苘纰子”。“苘纰子”晒干以后,让打绳匠做绳。

苘这种植物,我不仅在鲁西南见过,在山东省各地的田间地头、路旁也曾见到过,看来,种植比较广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写此文,纯属偶然。今天早上,有一学友在我《苘》字文后评论区写到“小时候嘀咕,苘、黑茄子(龙葵)都吃过”。我一见...
    一两茶叶阅读 1,385评论 26 35
  • 以前,在鲁西南农村,几乎每个农家小院里都有猪圈或者是猪羊圈。当时,养猪是农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一头肥猪,半块光...
    一两茶叶阅读 1,391评论 1 15
  • 在鲁西南农村,有一种可以做扫帚、也可以掐其嫩叶、茎当菜吃的植物,被当地人称作“扫帚苗”或“扫帚苗的”、“扫帚苗子”...
    一两茶叶阅读 973评论 10 21
  • 《水浒传》中有一个小角色--摽兔李吉,是华阴县的猎户。李吉的“摽兔”绰号,大致的含义是打兔子能手,就是文中说的“张...
    一两茶叶阅读 3,155评论 0 4
  • 在鲁西南农村常说常用的“麦莛(拼音tíng,《新华字典》第11版第496页给出的解释是“某些草本植物的茎,如麦莛儿...
    一两茶叶阅读 993评论 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