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西南农村常说常用的“麦莛(拼音tíng,《新华字典》第11版第496页给出的解释是“某些草本植物的茎,如麦莛儿,油菜莛儿”,《说文》给出的解释也是“茎也”。)子”有什么作用呢?我印象最深的是“编草帽子”。
以前,割麦子的时候,下地割麦子的大人们,人人头戴一顶草帽子。这种草帽子是用麦莛子编织而成的。草帽子的帽檐又宽又大,足以遮挡住人的大半个脸,既防太阳照射,也防雨点的潲淋;帽顶下面有两个白色的金属气眼,便于穿绳;人戴上草帽子,将绳系在下巴上,防止被风刮掉。当你割麦子想透气歇会时,可以把草帽子摘下来,用手卷起草帽子一边的帽檐,拿在手里把草帽子当扇子扇,能带给你一丝清凉;到地头树荫下迷瞪一下时,可以把草帽子盖在脸上,防止太阳晃眼。下雨天,可以头戴草帽子、身上再披件塑料布、破衣服之类的遮雨的东西,就可以起到挡雨的作用了,甚至,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有同学在下雪的时候,也戴顶草帽子,身上披件破包袱皮来上学的。
草帽子的大致编法流程是,在麦子还没有收割之前,先让编草帽的人、或者由有经验的老人选哪一块麦田的麦莛子可以用。被选中的小麦要提前割下来,一把一把地捆好,用剪刀剪去麦穗头,剪去麦秸秆,褪掉麦秆皮,然后将光而脆的麦莛子捆好。编草帽时,先在水里浸泡好麦莛子,使它又柔又韧,接着控干水分,让会编草辫子的人,开始编就行了。下一步再把编好的草辫子整理好,用硫磺熏草辫子,熏过之后,麦莛子的颜色会变得淡黄一些。最后用缝纫机从帽顶开始一圈圈地盘,一针针地上线。草帽子也有质检术语--一盘辫子三丈三,盘顶草帽十八圈,这样的草帽就经久耐用了。
如果想用麦秸秆连莛子一起编织草帘子、草苫子,就要先选好用哪块麦田的麦秸秆,麦子割下后,就会单独打成捆,运到麦场后,不能用脱粒机打麦子,也不能用石磙压,必须安排专人逐捆放到石滚上或锤布石上用棒槌砸麦穗,然后将去掉麦粒的麦秸秆儿重新捆起,就可以织草帘子、草苫子了。
现在,不知道农村的人还用麦莛子编草帽子么?如果有的话,我得买一顶,出门游玩的时候戴,肯定是既环保、凉快,又时髦、吸睛,拍个短视频发手机上,更能“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