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游城南十六首·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首诗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大意是无论草树还是杨花榆荚,都意识到春天很快就要归去了,于是便借最后的机会来表现自己。这里用到了拟人化的手法,把草树都作为有灵之物,好像它们也知道春天很快就要归去了。因为预料到春将归去,所以它们有些留恋,想拉住春天的脚步,或者说在春归之前尽量展示自己的一种美丽,一种才情。可以感觉到诗歌表现的是一种暮春时节惜春的情感,以及诗人眼中所见百花的那样一种情状。
后人对“无才思”作过若干推测,起码有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一种说是赞赏,一种说是讽喻。
讽喻什么?借杨花讽喻那些劣质的作家和作品。认为在唐诗这样一个百花园中,大诗人、好作品非常之多,他们在争奇斗胜,而有些不入流的作家本无什么才思、才情,却也要挤进来,也要显露一番。因而,韩愈是借写杨花对文坛上那样一些他所反对的作家作品、他认为不入流的作品进行了揶揄、讽刺。可能指的就是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人。韩愈创作在当时走的是高雅路线,他不去有意地吸引观众,他不管有没有读者,有没有叫好声,他与孟郊等人坚持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他相信这样一类诗作虽然不被当时人欣赏喜爱,但是后人会记住这一笔的。与韩愈、孟郊等人不同,白居易、元稹他们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很注重读者的感受,当下的人越喜欢、读者越多他们越高兴,他们写的是就是给一个很广的读者群看的。
与前一种意见相反,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诗是赞誉杨花的,各种争芳斗艳的花草比喻主流作家,榆荚、杨花比喻的是被人冷落的边缘性作家、苦寒作家。诗人的意思是说:我们就算没才思,但也可以在这个春天里去展示一番吧。那么,这里的杨花、榆荚就是自指了,指韩愈、孟郊、贾岛、卢仝、马异、刘叉这么一批作家,而这些作家当时都是苦寒作家,都没有什么高的官职,除了韩愈的官职稍高。而孟郊、贾岛、卢仝、马异、刘叉这些人,都是下层的苦寒诗人,不被人看重。这样一些人当然不是没才思之辈,其所以说:“无才思”,实际上是一种自谦和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