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心理学书籍后,我决定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觉察,试着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理解。因为情绪都来自我们对事物的主观看法,想法不同,心境就不同。
事件一
孩子返校带被子,我发现还没晒一下(带回来的时候晒过),就关照她到校后再晒晒。结果傍晚收到短信,说被子被扔地上,有草有虫,很难过。
我听完后很生气,想着大学生咋这么没素质,随即让她看是否有监控,寻求老师的帮助。她说不想闹事,我说只是想确认是否认识,是否故意,找她问问而已,不是闹事。
晚上又发信息说,被子拿错了,是别人的,她的被子没了。
此时,我已经不太生气了。只是说公共场所晒被子,要在视线范围内,不能疏忽。她说那么大的太阳,难道要跟着暴晒不成?
我建议她看看小卖部是否有得卖,先买条用上。她说还有条大被子,凑合用,下学期再
买。我说大的太厚,现在盖着热,还是买条吧。
她同意了,我就网上选了条,没想她已经选好了让我看。我看着性价比不高,就让她换个,她说这是抗菌的,之前已经把脏被子放床上过了。
我建议她把垫子也拿到外面晒一下,她拒绝了,说准没好事儿。
我内心火就上来了,手机回复既然她对自己的事不上心,那就将就睡吧!
后来重新选了条被子买了。
冷静后回看,大学里少被子也不是新鲜事,买条新的就是了。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学校遇到没素质的人,孩子明知道学校有类似事件,对物品还疏于看管,只管高消费满足自己。也气自己,没提前晒好,没有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算是好事,给她上了一课,让她知道要好好照管物品了。这么想心里舒坦多了,生活老师比我会教育人,虽然有点心疼,但会让她成长。
事件二
老公早上问我买啥菜,我说买点新鲜的蔬菜,豆芽、西红柿吧。他说我怎么知道新不新鲜呢,我说你看颜色啊,色泽好的、饱满的、表皮不皱巴巴的就好。
等回来我一看,豆芽菜都碎的烂了,我情绪立刻上来了,质问他怎么买的烂的,不会挑吗?他正热得吹风扇,不耐烦地说,你会买你又不去买呢?
我解开袋子,用手捧着看,越看越生气,又走到他跟前,问是不是拿的最底下的。他说不是,满满一袋子呢,从上面拿的。
我把豆芽倒进盆里,边洗边觉察情绪。我生气是因为他买过那么多次菜,还分不清新不新鲜,这实在说不过去啊!转念一想,他说的也没错,我会买但我偷懒没去,他辛苦跑一趟,我却不满意,他也不乐意呢。
这么一想,我气也消一大半了。快洗好的时候,他来到水池边看,我说以后不要买这种豆芽了,买粗的绿豆芽,那种不容易烂。他摸摸头走出去小声说,我哪懂啊!
我完全没情绪了,也难为他了,之前没买过豆芽,没经验。他能主动买菜,省了我的时间,我该感谢他才对。
情绪觉察的好处,是让人不限在死胡同里出不来,有利于调整心情,也利于做到同理心换位思考,让人情绪恢复稳定,更好地回到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