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在教学楼五楼听了晓付老师的讲座,他说“要对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让我想到了魏老师提倡老师们每天记下教学中自己一点好的做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想要写一篇好文章,重在平时积累,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也需要在教学中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好经验,好做法!所以在以后教学中我会及时记录自己一些感到好的教法、做法,方便及时修正,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负自己的青春年华!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和《画角》,教材上先安排了《角的度量》,然后是《角的分类》,接着是教学《画角》。《角的度量》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难点,虽然给学生们总结了三点,点点重合,边线重合,读数。但是在用量角器的时候学生还是很生疏,看来理论知识掌握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需要练习。在指导孩子练习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小窍门,一是当我们量角的时候,角的另外一条边在读数的时候不方便,有点短,我们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就发现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可以把边适当的延长。二是有的时候角的开口方向不是全部向右,我们量起来感觉到有点别扭,可以把我们的练习本旋转一下,把角转到一个自己感到方便测量的角度,这样测量起来就很方便。经过这两点引导,孩子们量角的时候熟练多了!
量角的时候孩子们不能熟练去操作,除了我们练习的量不够,我感到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对角的度数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概念。我就想是否可以通过画角来加强孩子们对角的认识,对角的度数由抽象的认识逐渐转化为在头脑中有形象的画面。比如看到35度就想到35度角的样子,看到120度就能马上在头脑中想到120度角大小的样子。所以在讲完角的度量之后,我没有讲解《角的分类》,接下来讲了《画角》,想通过画角加强学生对角的度数的感觉。因为有了《角的度量》的铺垫,这一节《画角》学生们掌握的很快。学生们发现量角和画角都需要是点点重合(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边线重合(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所以在画角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对度数的感觉,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量起角来熟练多了。
数感的培养离不开动手实践,量角和画角互相促进,加强了学生对角的度数的感觉,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数学学科的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