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零一五年九月开始,我天天上班的路线都是固定的宿松路,至今已有六年时间,现在天天走的宿松路要修高架,虽然能正常开通,但路面颠簸,道路变窄,我想寻找一条新路去上班。
现在暑假,不用急着上下班,时间充裕,所以我开启了探路之旅。我先从紫蓬路到始信路开始:先在脑海中规划方向,开车时关注路标,一边认路,一边记红绿灯的个数,第一次得出到校时间,历经几处,有十二个红绿灯。第二次重点关注路途中的细节,例如哪里提前转向,哪里注意走到哪个道更快捷,哪里行人多,路况如何,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呢?
只要目标明确,条条大路通罗马。因为心中用心思考,细心发现,还真让我找到了第二条新路子:紫蓬路到紫云路,再上始信路,一路上的路况很好,红绿灯也少好几个。一路上道路开阔,视野宽广,心情舒畅,美中不足的是耗时很多,这可怎么办呢?因为要加油了,从学校回家时,我走的是宿松路,虽然在修高架,但我到家的总时长却很短。晚上,我把自己的困惑和发现和先生说了一下,先生说:“走宿松路是最接近的。”我才恍然大悟。
正因为我有了多次探路的经历、思考和发现,所以当先生一语道出关键时,我犹如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了------走宿松路最好!这让我想到孔子的教育精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此,在平时的育儿过程中,也要允许孩子自己去探索、去经历、去发现、去困惑、去思考,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更加印象深刻。
探路是实践,是经历,是思考,有了探路后的选择,更理性、更智慧。人生不就是一次次探路,一次次有新的发现吗?一次次对比、比较,最终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