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疫情,特别是2022,似乎各地方管控的更严了,出差、出游都受到了限制,企业、行业、经济环境也在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阵痛和考验。不定期的来一次居家隔离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那么疫情期间,如果能够按部就班的在岗干活儿自然是好。倘若不能,除了躺平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
除了大家的大事,捋9件小事,一起共勉前行吧。
有些听起来似乎都知道,但做起来还是需要坚持和引起重视,虽然有时也在说自己,懂的道理那么多,依然过的马马虎。转念想,活一次就像一场马拉松,路上提点下自己,兴许也没错。
1.冥想
冥想真的是一个极其极其好的习惯,精神上不但能够让我们的思想归于平静和清醒,身体上还对免疫系统又很大的好处。
并且做过练习,逐渐熟悉后你会发现,冥想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进行。练习的越多,越能够成为一种能够随时掌控自己身心的潜能力。
如果已经入门,我们继续练习,如果还没有,有缘看到这篇,不妨去了解下、尝试下,或者我们做些私下交流。
2.倒逼式的梳理自己
如果以前我们都是在按照惯性行走或奔跑,这段不能四处奔走的日子,似乎可以成为我们冷静下来系统梳理自己的时间。大厂裁员、35岁焦虑、45岁高管找不到工作等等,类似的现象一直都存在。只是,今年、最近,尤为放大的厉害。
冷静下来,想想十年后的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现在能为此做些什么。一下两下远想不清楚,但人某种角度就是一个持续探寻自我、发现自己、遇见自己的过程。思考的明明白儿,是最最好,但如果没有结果也没关系,思考未来更多还是让我们当下做的事情和行动更清晰,心里更有底,结果随着环境局势的变化以及自己的积累,交给时间。
3.拉长时间、放大空间,眼前的事总有解法
只要经历过一些大事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回顾下,只要把时间线拉长,把空间拉大,那些当下的困局,总有解法。
处在其中时的各种精神或身体上的“疼痛”必然让人难受,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既然知道了会有出口,不妨试着有意识的引导关注,尽所能的处理好当下,自然结果大概率会比焦躁混乱抱怨自艾好太多。
4.情绪引导
沮丧焦虑没有用,但这又是一种不可避免会面临的情绪。所以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有意识地为自己做疏解和引导,给自己暗示“沮丧焦虑,没有用,非但没有用,反而有时还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并且对事情长期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有这样的情绪非常正常,总要有情绪释放的宣泄口,只是我们还需要在心里的一个地方,能够清醒的有一个“意识”,多去拽下自己。
就像开车遇到堵车,明明知道发火儿没用,但还是会生气,而人一旦生气就会失去专注力,甚至短暂失控。本来这段时间能想些、干些、听些有意思或者有价值的事情,因为光顾着冒火儿了,同样的时间依旧什么都没干。要说完全每次都不气,也不太能够,只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尽量让自己能够面对同样情景时,更镇定平和些。
5.坚持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无论是找出路的、还是在赶路的,越是忙的时候,越是心理上常态的平静被打破时,反而越需要能够督促自己要规律的运动,虽然这个时候其实越难去坚持运动。
不强迫固定的时间点动起来,但也是应该有个声音能够在内心”观照“下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动下?有了好的身体,想什么即便概率再小,也敢想也能想,但如果身体出现了问题,无奈和无助只会让自己觉得什么都和自己没有关系了。所以,加油,同志们,我们动起来。
6.有些成本低的想法,不妨去小步快跑试试
掌握好坚持的尺度,别光说不练、别轻言放弃,也别一条路走到黑,这个分寸的拿捏挺难,太需要行动力和水平。共勉共勉。
7.读读书
当然如果能够和高人直接对话,成效最快,但前提得是我们心目中的高人有时间愿意和我们对话,这种机会或者频率相对难得。这个时候,读书反而就是最快能够系统化输入的捷径。或者说,脚丫子出不去,跟本书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也是不错的选择。
8.平衡好在“瞬间满足感”事情和“持久满足感”事情的时间投入。
9.音乐,真能启动状态切换键
音乐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瞬间转换情绪、切换能量,但需要找到适合自己、能够启动自己状态切换键的歌单,钢琴、DJ、古典、摇滚、……,试试很有效,即便是外界很嘈杂,突然想睡觉时,不妨试试放个歌单。
最后,磨练心性,修身养性,以前听着“啥玩意儿”,现在看看,可不是,我们这一辈子,一路上,可不就是一直在“修身、养性、磨心性”,且行且体验,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