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人的性格来说,粗俗和直率产生了某种联系,在某些特定的时刻,甚至可以做“同意替换”。也可能是我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少年时,总喜欢用各种出格的行为去吸引他人的目光,尤其是异性的注意力;青年时,年龄渐长,心智却并未跟随,依然继续了少年时的旧路,有的更加出格,有的有所收敛;百样花有百样艳,因人而异。
毕业后,或多或少的磋磨,心智有所成熟,行为日趋收敛,最后大部分都成了一个个误差范围以内“标准件”,众位前辈(终有一天,我亦如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师弟师妹做好了示范。偶有一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异类,要么众星拱月,高居云端;要么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花开两生面,人生佛魔间。”同样的别开生面,却换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结果。
叹气声越来越多,“未老先衰”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电话似乎总能回到原点,却又不知原点在何处,感觉到就存在于心底的某个地方,但总是隔着一层似有还无的薄纱,看不清它的“庐山真面目”;可能是家人的催促,可能是同龄人的压力,可能是面对现实的无奈,可能性太多,反而不知“薄纱”揭开以后,到底是哪个了。
(二)
当我感觉什么东西都没意思的时候,我就会想写点什么,对,就是现在。
想起了那样的一个场景,似乎应该是影视剧中的旁白吧,“你有过鬼迷心窍的感觉吗?”当画外音出现的时候,似乎画面中的人是静止的,就如我现在所写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想起了好多事情,有现实,有虚幻,最终,现实和虚幻产生了交织,也分不清了,索性也就不分了,就如冯小刚书中所说,记忆中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
陈凯歌有《少年凯歌》,冯小刚有《我把青春献给你》,张艺谋似乎也应该有一本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