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诗词创作中重要的主题,或是默默的陪伴,或是热烈的告白,或是真诚的倾诉,也许是极致的相思……
十九岁那年,苏轼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在他们十一年的共同生活中,王弗陪伴苏轼红袖添香,熬过了寒窗苦读的寂寞,也经历了苏轼春风得意、感受金榜题名的风光。他们不仅仅是一对少年夫妻,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伴侣,王弗的聪敏智慧帮助苏轼走向成熟。
可惜人生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因病去世了。王弗的芳龄早逝对苏轼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妻子,更是心灵上的依靠和慰藉。 这对三十岁的苏轼来说是莫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妻子死后,次年四月苏轼的人生与精神的导师,他的父亲苏洵病逝。苏轼兄弟二人立即辞去官职,经过迢迢的旱路水路,把父亲和苏轼妻子的灵柩运回四川眉州故里安葬。苏轼父亲的灵柩安放在苏轼母亲程夫人墓穴之旁,妻子王弗安葬在苏轼母亲墓穴西北八步远的地方。苏轼在坟墓所在的山上种了大量松树,希望将来长成一片松树林。
两年零三个月守孝期满,苏轼兄弟自陆路返京。此后二人再也没有返回故乡,因为抵达京都之后,二人都卷入了政治漩涡中,宦海沉浮,宦游四方。
王弗去世十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075年农历乙卯年,当时四十岁的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又一次梦见了爱妻王弗,梦醒后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最美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北宋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光飞逝,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不在世间,但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的是王弗是苏轼心灵上的依靠和慰藉,帮助年轻的苏轼走向成熟。
王弗离开的这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幸好有第二任妻子王弗的堂妹王闰之的细心照顾带给了苏轼温暖的体贴,儿子也在身旁,虽然不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去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也许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十年忌辰,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就有王弗来到苏轼的梦中,是真实而又自然的“不思量,自难忘”。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家乡眉山,“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如果坟墓近在身旁,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吗?
明明妻子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要爱妻起死回生,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可奈何的。
“夜来幽梦忽还乡 ”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那里是与爱妻王弗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那间小房子,亲切而又熟悉,妻子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此时无声胜有声”。十年别后种种,那将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这里苏轼不说自己如何,而是设想对方的痛苦,把自己对妻子的悼念之情表达得黯然魂销,让人回味无穷。
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这番痴情苦心真挚朴素,沉痛感人。实可感天动地,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