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欧洲首席畅销小说《一个人的朝圣》,上市一年,仅英美德三国累计销量1,000,000册!!感动36国,同名电影拍摄中,在台湾上市20天,狂卖10万册,台湾读者表示“很久没有读一本书读到凌晨”、“是一个简单、素朴但会令人深深感动的故事”、“是一本阖上书后对于人生启发与感触良多的佳作。”
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历经87天627英里,重拾了遗失二十年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只有心中有梦想,任何时候都不晚。
1.信念是最有力量的。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哈罗德的退休老人,某天意外地接到好久没联系的好友奎妮的一封信,信里说奎妮得了癌症,哈德罗想到以前和奎妮一起在工厂做工的日子,他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奎妮写了一封回信并亲自去投寄,但是一路上他都在找下一个邮筒。晚上他在加油站碰到了一个女孩,他把这件悲痛的事告诉了加油站女孩,女孩也和他讲了一件让自己后悔的事,女孩说“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这么想的。不能光靠吃药什么的。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哈罗德深深被这个女孩的话所感悟,也正是这件事让哈罗德心里开始动摇,决定徒步去奎妮的城市看望奎妮。
一路上,哈罗德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而这一路除了形形色色的人,哈罗德也一次次与脑海中的记忆相遇,与妻子相识相恋的美好过程、与儿子的幸福时光以及与奎妮一起相处的日子,每一段记忆都是一个离别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让人激动不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一路走来,哈德罗这几十年的生活无论痛苦还是快乐,都让这段贯穿英格兰对角线的距离不再是一个关于徒步悲伤、回忆伤心的故事。
一封普通的信、一位久未见面的朋友、一份单纯的信念,都让这个故事在平凡中透露出点点感动。“走走走”这是哈罗德在路上唯一的语言,他坚信,只要自己走过去老友就会康复起来。就是这简单的语言支撑着哈罗德。
哈罗德让我明白,我们可以做很多事。只要拥有自己的信念,那么就一定能够看到路的方向。对,中途一定也会有迷惑。但要相信那一句话“当一个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于是我又想到了我们身边都存在的那些穷游者。他们有的搭车去柏林,有的骑行川藏线,有的徒步穿越亚欧。都是灰头土脸,吃尽苦头,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体验着难以想象的身体疼痛。他们的勇气,来源于对梦想的执着,对信念的坚持。
2.直面内心,去掉伪装的自己。
哈罗德独自上路,所有的对话就在自己与自己之间展开。他看不到沿途的风景,感受不到阳光与风,甚至听不见沿途有人向他打招呼。
人的本能有哪些?吃、说话、睡觉,还有爱。
而这些本能的事情,做起来却没有这么简单。哈罗德从小没有收获父母的爱,甚至从父母的关系中,不相信了爱,但他依旧对爱有本能的渴求和欲望,对于他而言,痛苦也是存在的意义。当他逐渐认识这一点,才感受到多年以来的生活不该如此的平淡无奇。
哈罗德逐渐在现实中找到自我,他开始计算自己每天可以行走的路程,和行走六英里的时间,这不就是他已经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了吗?而不是最初的那个冲动和那一个信念,他明白自己正在徒步横穿英格兰,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这件事情。若是一直沉浸在自我怀疑里面,怎会发现这个事实呢?
承认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好友,这是一个自己曾有亏欠的人。这是哈罗德几十年都不敢面对的事实。而这个事实隐藏在内心深处,无形中推动了这次冲动的产生。每个人内心多多少少都有包袱,有多大的力量,才能显得多轻松。畅所欲言才会发现,原来这包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重。
哈罗德的儿子多年前溺死,夫妻彼此将儿子的死推卸给对方,从此夫妻两人面对彼此言不由衷。这一路,哈德罗用生命去丈量,同时去感悟自己与妻子与儿子的关系。庆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明白了他与妻子的爱情并没有像他以为的那样结束,他们之间还是有绵延而细腻的爱,即使他们分居了二十年。而他对儿子的感情也并不是妻子想象中那样冷淡,虽然儿子现在离开了他们,但是那份爱依旧在。
这是面对自我的过程,面对一个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不善于表达爱的自己,我们越早去掉伪装的自己,就会收获一个真实的自己。
这本书不禁是我想起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两个主人公都是毫无征兆的离家出走,一个是为了自己对画画艺术的疯狂热爱,一个是受加油站女孩启发相信自己可改变一位在癌症边缘的病友。不管是因为什么,他们都是不想让自己有生之年后悔。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我们生活着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名利场,渐渐地,由于追求物质我们随波逐流,或许已经忘了我们的初衷。而朝圣,我觉得并不是让我们一味的为了月亮而放弃六便士,六便士当然很重要,希望我们再追求六便士的路上不要太盲目,同时别忘了回头看看自己的初衷。
朝圣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他不一定非要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所做的事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次这样的心灵之旅。
在工作上我们可以理性大于感性,在生活里,我们要充满爱的去过一生,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总之,希望我们都能找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