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类似心理按摩,值得一看。
正如书中所说“写作技巧不过是排序第二”,只有了解写作的困难、原因,才能克服困难,调整好自己和外界的关系,有利于成长为作家。作者多萝西娅女士破解了“天才无法培养”的谎言,不仅给予写作新手最强有力的信心支持,更提供了成为作家的路径指导。
事实上,在开始写作的这一个多月,并没有品尝到太多写作的快乐,虽然还没有否定自己,但真的从来没有相信我自己能成为作家,即使是读这本书前也还是当作任务,然而,才看了短短四章,我已经有了改变:我只是还没有学会如何使用无意识提供的素材,这实在是太棒的体验!
多萝西娅女士总结了常见的四种困难,显然,我是遇到了第一种困难--“写作本身的困难:要不要写作”,一旦迷信“内心丰富、才思泉涌”方能写作,即进入了这个误区而放弃写作,大部分人就是因为的灵感没有来敲门,而产生“我不适合写作”的自卑。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越是生疏的初学者,越难体会到福至心灵的机会,可惜太多人因此放弃写作梦想,就是不了解其中奥妙。女儿在初中时诗歌和散文写得不错,她兴致勃勃地在博客写一个关于退休保安的小说,可惜只连载了2期就不了了之,我一直觉得很惋惜,现在看来她是遇到了第四种困难--“不均衡作家”,作者分析的困难成因是缺乏阅历和自信,所以才会出现难以驾驭故事的发展。另外两种困难是针对熟手而言的,这说明熟练的作家也会遇到瓶颈,并不止是新手才会有,“一本书作家和间歇性作家”的困难成因,主要是源自对经验、灵感的心理依赖。
那么,想成为作家,一定要了解作家是什么样的人,多萝西娅女士揭示了作家的最本质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尚能保持孩童秀的天真和敏感”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对新事物好奇、对旧事物记忆犹新,并且对环境变化 敏锐而迅速,看到这里如醍醐灌顶,赶紧搭搭自己的脉,请问我记得两岁时的事算不算数?这些主要由无意识来体现。而我们具备的另外一个成熟稳健的性格,则由意识来支配,两种个性互相支持互相激励,在平衡中推动我们进步和改变,促使我们产生有结果的行动。其实我们常常会经历无意识和意识完美协作,我们只是不自知而已,比如急中生智、昼想夜梦等,往往是无意识中产生的灵感帮助意识进行决策,即理性与感性的和谐。
过度理性的人极度乏味,过度感性又显得可笑幼稚,这都算极品,正常如我,顶多抽空做个白日梦后还得回归现实生活,所以,调整好状态,使自己能够清晰地抓到无意识产生的各类素材,包括典型人物、场景、情绪等,而这个抓的动作由意识来完成,包括对素材的取舍和加工。啊啊,哦买糕!这就是成为作家的途径,成为作家的手艺,可不就是当初郭靖跟马钰道长学习的内功心法嘛!
武林高手练内功心法时往往找个偏僻安静之处,我们也一样要让意识照顾保护好无意识,不急于和人分享,而是真正让有效使用文字成为自己的职业。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要分析自己的性格和习惯,常常在自我约束和放任中切换不同的角色,既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也能成为自己最好的批评家。什么情况下是朋友呢?比如意识帮助无意识找适合创作的音乐、进入无戒老师的学习群等等。什么情况下是批评家?写作创作时,无意识为主导,意识只能在事后帮助意识发现缺陷和不足,可以否定可以推翻,但不能一边创作一边修改,这会打扰到无意识的天马行空、缩手缩脚。
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确实很难,假以时日一定能通过练习而掌握,所以我相信自己能通过训练,能有效促进无意识和意识的协作,在成熟我和艺术我中自由切换。
作者特别强调我们在写作之前需要作一些无意识练习:
首先是改变自己的习惯,透过无意识调动想象力达成目的,而不是调动意志力达成目标,这样不会出现被挫折打败后而容易放弃的状况。记得很多年透过NAC学习,利用梦想板激励自己的潜意识,我运用这个方法达成了不少结果,现在想来还非常感恩陈老师。
进一步训练就是让无意识为写作服务,典型的做法就是白日梦讲故事,勃朗特姐妹用这个方法写出传世巨作《简爱》、《呼啸山庄》,我小时候好象也在回家路上编过一个“魔米”的故事,看来小朋友更善于做白日梦。多萝西娅女士传授的训练方式比较特别:早晨起来后不进行任何阅读,记录昨晚的梦或昨天的活动,尽可能多写,适应后可以再设法多写一倍。以上的训练要求必须快速,不作任何评判。同时,白天还要和自己约定
一个特定的时间、没有借口地写作15分钟,内容可以是趣闻、琐事等。在这个阶段进展平稳后,就要变换不同时间写,以提高无意识的积极性,最终达成控制无意识而优雅而流畅地写作,从而建立轻松写作的认知。
现在可以进行意识检查无意识作品练习:
1,推敲素材:这样掌握好时间和地点,不能立刻看,可能要放上几天甚至更久,然后再用批评的眼光读作品,这样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写作格调和兴趣点的素材。线索为一些反复出现的想法、叙事形式,这是最天然的风格,比如短篇、长篇、散文等风格定位。
2,自我诊断:两个自我间对话,唤醒想象力,更具体地审视作品,成熟我对艺术我提出具体的建议,标注好再一一对症下药。发现自己不足可以通过针对性阅读进行补充。常常出现平淡无奇、激情洋溢、缺乏想象力、文笔枯燥、句子啰嗦等。
3,自我分析:可以创造不同活动,发现清晨的好手稿和前晚状况的联系,找出“优秀”的秘诀。同时过简单的生活,保持好的情绪、持续状态,善待自己,顺其自然地生活,发现有利的习惯。
更专业的读书训练,这大概就是内行看门道的阅读吧,重点是读两遍:
第一遍快速通读,第二遍总结判断与细节分析。在第二遍之前要总结一个大纲,列出以作者意图来看处理得最好和最不好的地方,比如描写、连贯、场景、对话的处理技巧,并问为什么。如果是好书,问题要长而具探索性。
在第二次阅读时要用写出具体的回答。特别要标作者娴熟的部分,以上都从作者完整意图出发
去探索线索、人物特征以及是否被扭曲意图。见识一下专业角度:节奏、风格、如何安排众多人物、如何显示时间过渡、转移人物是否改变用词、作者视角、如何反衬和对比,马克吐温就非常擅长处理人物与背景的冲突。
这个读书不能陷入模仿思想、观点的误区,但是可以模仿写作技巧,拿自己的作品逐字逐句地模仿:
1,如何安排字数:转换场景、时间、表达动作呈现丰富内心、预埋线索等;
2,对抗单调:句型结构、节奏韵律都可以。记得中学时代曾模仿《芙渠》“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写文章,那种感觉超棒;网上也曾经传过多段模仿鲁迅先生“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段子。当然,成熟我必须要帮艺术我挑选有帮助的作家,结合意识“自我诊断、自我分析”的结论即可。
现在我需要为自己列一个练习计划:
1,每天清晨醒来写作15分钟
2,约定每天下午3点日更千字
3,每周拿2-3篇练笔进行批评性检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4,在素材中找出自己的风格和优势,发现自己的好习惯和优秀秘诀
4,每周阅读一本书,写下最好和最着的读书笔记
我感觉现在身体充满了能量,练起来吧!!
韩寒的很多作品都会提到他自小生活的亭林镇,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进行呈现,我们不仅不会感到重复,相反会觉得既熟悉又新鲜,所以要学会调整视角,打破习惯的盲区,用5岁小孩的状态,每天花半小时充满兴趣地观察世界,尽量不错过任何事情,这样才能形成生动的记忆,写出鲜活感受。
具体如何来做呢,以新奇的眼光看着陌生人,用15分钟时间心情描述眼睛所看到的:颜色、人物、细节、形状、物品、零件、服装、状态、姿势、味道、感觉、触觉,以及场景变化后的观察。然后再进行想象描述:通过这个人的外貌、态度、气质来推测他的职业、家庭、故事。另外,还可以每周换不同的地方逛逛,去看个展览,欣赏一场电影
,甚至只是在陌生的大街上走走,以煅炼我们的反应能力。然后在无意识地状态下,将自己的观察写成确定的文字。
写完后,不要急地使用观察的素材,而是等等无意识消化后,再进行推敲和润色。无意识写作能帮助自己积累丰富的素材,一旦打开,将释放我们心灵深处的感觉和经历,激活旧日的欢乐、过往的哀愁,那些童年趣事、淡忘的时光将鲜活地绽放在眼前,这就是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作者多萝西娅女士重点论述了原创性:由于没有人经历完全相同,结论一模一样,不要去模仿其他作家的思想,我们自身就是最大的原创性源泉,写作就是和自己相处,和自己讲眼睛所观察到的故事,从而传达自己的视角观点,假如再设置一个令人吃惊的结尾,就能成就一篇原创性的好作品。作家只有相信自己信念的根基,诚实地写出观点,才能令人信服。还得去找来乔治.波尔蒂《三十六种情景》来看看,貌似是多萝西娅女士推荐的工具书。
我们不需要用意识去思考怎么处理,信念会推动无意识去解决他力所能及的事,主题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作家能发现什么,有多少深度。因此
,赋予写作的价值的前提就是需要有洞察力和真知灼见。多萝西娅女士曾经在写作班上用一句话让大家扩写段落,居然得到12个版本的故事,这进一步验证了人的差异会决定故事的走向,果然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阅读都无法保持完全的一致,何况是创作呢?
由此可见,作品对读者最大的吸引力是源自故事的基础,而故事情节是为想要表达的意义服务的,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具备独特性和说服力,才能完成创作的使命。
所以,需要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一个分析,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次重要的是什么,甚至包括信仰、性取向、婚姻观、爱情观、梦想等。
看到这里,我是信服的,但是问题是如何将这个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整理思路如下:
首先是保持对外部世界的敏感和兴趣,心态保持在一个空盈的状态;
其次是勤于观察。每次抓取目标进行观察,争取在15分钟内就观察对象进行详尽口头描述,不局限于外部特征,还包括针对神态、表情、行为等,同时进行APP录音。
第三,在自己无意识状态时,再将观察对象的描述写成文字,并展开进一步想象,再通过想象去虚构一个他的工作或家庭的小故事。
第四,对以上故事不进行任何处理,至少放上两个星期,等到进行创作时,再根据作品的需要,拿出来进行使用,使用经过我的观察、想象所塑造的人物,势必符合我的思想观念,不仅信手拈来,而且记忆鲜活。
第五,以上创作是在自己的三观指引下完成的,不必去附和其他人,特别不要被一些名著、流行书所影响。
第六,多学习,多阅读(乔治.波尔蒂《三十六种情景》)
谨记:最好的书来自最坚强的信念!
在书里,多萝西娅女士给我们提示了一个奇怪的事实:文字不放假。
人们不由地被文字充满了整个生活,即使是独处也常常自言自语,无聊时刷微博、刷朋友圈,被大量的语言文字填充的大脑,没有片刻放空的时刻,这会导致无意识没有机会出来进行创作,那么要怎么做呢?我想起佛家的坐禅、道家的入定,甚至瑜伽的冥想,还有心理大师的催眠,这些都非常难,需要专业指导和特别好的环境,难道我还要再练气功?没想到多萝西娅女士居然给了令人发笑的答案----做单调重复的事,是了,以前写方案前我总是没办法坐在电脑前,我常常是扫地拖地,把房间、客厅、厨房反复拖了几遍后才会开始写。作家们以各种奇怪的方式消磨时间,有织毛衣的、有玩单人纸牌的、有削木头的、有刺绣字母的,正是这些无字的休闲状态,让他们集中于作品的构思,注意,一定要远离文字。天哪,这就是我到现在还没有想出小说冲突和结尾的原因吗?
好了,现在可以开始着手练习了:
1,训练无意识状态,最开始是清晨即写15分钟,然后把无意训写作移到一个约定的时间,再后来尽量变换时间,这个好处是不让无意识懈怠。
2,进入到创作,前期要做充分的准备,在故事萌芽期就要考虑一些细节,比如重点、人物、形式、因素等,这样才能补充想着事实--男主、女主、场景、背景等,在没有做好准备前不要动手,和自己约定一个期限。
3,好作家都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不找任何借口拖延,写作时充满信心。在写作前就要敲定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然后再尽快地写,句子清晰有力,特别要注意写作期间切忌重读句子,那会打断思路。一气呵成地完成一件作品,故事尽量当天写完,然后立刻做另外一件事情,转移注意力。
4,作品完成后,一定要搁置一段时间,这个期间是发酵期,这个期间可以是3天,还可以是1个月,无意识会记住这种感觉,我们只要做其他事就好。然后过了发酵期,我们再拿来以批评的眼光阅读作品,这时候无意思就会发现作品离预期的距离,包括创作意图、构思的人、场景、对话等。
作者特别强调创作的感觉,这是无意识给我们的馈赠,有些作家会不厌其烦地描绘某个物品,貌似对情节起不到直接作用,而福特.马多克斯在《那是夜莺》中阐述:“如果我不知道他手指握的是哪种门把手,我如何能让笔下人物走出门呢?”,确实是真知灼见,无意识可不就是通过画面和感觉让文字自然流淌的么。
多萝西娅女士总是给我们惊喜,手把手地教我们开启蕴含在身体的天才:
无意识是伟大的形式之家,比我们的智力能快速看到形式、类别 、目的,而不必强加写作的套路和技巧。能够按自己的意志引导那种更高级的想象力、那种直觉、那种无训训所能达到的艺术水准才是艺术家的魔力和秘密。
所以作家的天性是三重:除了无意识和意识,以及时有时无的天赋才能(简称天才),所以说天才不是教的,我们需要做的是释放和运用天才,克服来自它的障碍。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轻度自我催眠的三个阶段:
1、突发灵感时期,有很多人物、场景甚至是结尾都能预先显现出来;
2、紧张思考时期,会对这些想法反复斟酌,有些作家甚至会激动不已;
3,安静时期,这个间歇期从事节奏、单调、无字的活动,此事故事却在头脑里反复酝酿、拉拉融合成一个有机作品。
Ps:如果有机会阅读莫扎特生平的任何传记,都能找到证据。
1,保持头脑安静 ,每天重复一次,稍微延长这个状态,大脑在安静 后,即可召唤这作家的魔力注入创作,此时我们可以做些练习,随意选一个故事思路、用熟人取代书中人物。
2,就可以开始铺垫这个故事的主干:1)写个大纲,2)确定主、次人物,3)明确重要情景,4)结局。此处,不必帮人物设置任何情节,而是由天才自行创作,只要带着这个粗略的大纲出去散步,去想象这个故事(不是想写作)。
3,回来后再洗个澡,把房间光线调暗,以最舒服的姿势,让身体安静下来,不要睡着也不要太清醒,让故事继续生长,在轻微梦游般状态中,完全由内心指引站起身开始写作,让想象的世界化为文字,这就是诱导出身体里艺术家的迷醉的方法。
最后,作者还贴心地做了几点建议,让我们在任何时间都能拥有最佳的工作环境。
在此,感恩无戒老师的指引和要求,没有她就我不会去读这本书、不会写读书笔记,更不会有如此巨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