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藏着些残霞,地上掠过些微风,似行人交错着行走,只有那被称作是景色的才将它记下。
来自都市的特有的节奏,川流不息是行人和车辆,绚丽的霓虹,闪着蓝的光、绿的光、红的光、彩色的光。人们顶着一张张沉重而阴郁的脸,眉眼里显露出像这城市一样的焦虑,没有人会驻步谈天,只听见某菜市场上打扮的光鲜靓丽的职场女性与商贩讨价还价近似于争吵般的对话。没有人关心天空是否阴沉,明天是否有雨,亦或是否明媚如往昔。于是更不会有人留意阴沉的天空边缘还有些残霞,她映上了阳光的余晖,便不同别处,有了灵气。
公车依旧不依不饶的强占这红绿灯通行的车道。因而背后总传来燥人的鸣笛声。好像所有人都急切的赶往目的地,奇怪的是所有人。不知晚上几分钟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也许是与人约好了什么吧。不一会儿车儿们涌到了一起谁都变得寸步难行了。滑稽的就像一群被渔网网住的鱼,有人讲车水马龙的的都市里车子就像是水底的游鱼。现在看来这是恰当的比喻。
现在恐怕好多人都在关注着道路上任何瞬间出现的空隙,即使大多数人无法操控汽车,但现在都颇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我相信世上的东西总是相对,地上这般热闹,那么天空便愈发显得宁静、深邃。比如从墨色到黛色渐变的天空,比如那一片残霞俯仰之间又已变换了形状,现在她像什么样子呢?有点说不明白了。
或许知晓并不多人看见,这残存的云霞便不似月亮般的娇羞,他尽意地摆弄这自己的形态,就像古老的陆地,缓慢而又固执地改变着,不会因为世人的态度而改变,就这样自由生长。
景色就是人们心里的境,就像多数人会留意瞬间出现的道路上的间隙,而少有人会抬起头来看看渐变色的天空和偶见的夕阳映照下的残霞。我想这或许是因为眼前的太过真实而天空太过缥缈的缘故。人们生活在现代化的都市里生活的压力让人们太在乎真实的东西而忽略了缥缈。但庄子在其《天下》篇中讲到的“以儒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实则刚,必趋利。生活让人们对真实太过依赖,主流意识形态让人们太信仰,所变现出来的便是这黄昏里有残云的天空下匆匆的人们。可惜了,他们只看得见眼前,所以大多时间都在低着头,低着头又怎么看得见天空呢?
当然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虚幻的世界里。那是一种境,只是与实 的境有一条界线。能行走在这两种境之间的人,各取一字叫做“境界”。这无关学识,能力,智商。比如我想做个有境界的人,那么只需在赏过云霞后记得到站下车,并回家准备晚饭。比如我写完这段文字后便开始进行艰苦的英文学习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