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这首诗是对周王在镐京宴饮之乐的赞美。
第一节,“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儿穿梭水藻中,头脑肥大尽情游。周王住在镐京中,逍遥快活饮美酒。
出自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
第二节,“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鱼儿穿梭水藻中,尾巴长长尽情游。周王住在镐京中,逍遥快活饮美酒。
出自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
第三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鱼儿穿梭水藻中,环绕菖蒲尽情游。周王住在镐京中,安居享乐好地方。
出自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
颁(fén),头大的样子。镐,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岂(kǎi),同“恺”,欢乐。莘(shēn),尾巴长的样子。蒲,生池沼中,根茎可食,叶子长而尖,可以用来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有香气,又称为“香蒲”。那(nuó),同“娜”,安闲的样子。
全诗三节,均以“鱼在在藻”起兴,转而描绘了身在镐京的周王,天下的共主,在宴会上的快乐。鱼儿是离不开水,离不开水藻的,只有鱼得其乐,才是真正的快乐。鱼儿和水藻,鱼儿和菖蒲的关系,暗示君主与民众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突出“君民同乐”的主题;诗的内容和编排方式,也极为朴素简洁,很有韵味。
诗经专题第221篇,总第2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