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活动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新课标指出课程总目标: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与想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能基于经验事实抽象概括出理想模型,具有初步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能合理分析与综合判断各种信息、事实和证据,运用证据与推理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初步的推理与论证能力;能对不同观点、结论和方案进行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和方案,具有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一:橡皮筋的力——发展抽象与概括能力
抽象与概括思维就是主体把各个对象科学化的结合在一起,并将各个事物的本质以及特点进行整合的过程。
出示橡皮筋、气球、弹簧让其发生形变,并且松手让其恢复,提问有什么新发现?三种物品结合在一起,对弹力进行概念定义,什么是弹力?
去抓关键词:受到外力 形状改变 恢复原来形状
活动二:研究小车运动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的关系、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发展演绎与推理能力
演绎与推理方法是主体对待问题,首先在头脑有一个假设,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对假设进行实证以及推理,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
假设1:小车运动方向与缠绕方向相反
将橡皮筋怎样安装在小车上,才能让橡皮筋驱动小车呢?
橡皮筋应该绕在小车的哪个部位才能让小车动起来?
你们的小车动起来了吗?(预设:动起来了。)橡皮筋沿两种方向缠绕时,小车运动的方向一样吗?(预设:不一样,橡皮筋逆时针缠绕时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顺时针缠绕时小车向后运动。)
假设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通过观察结构以及能量的角度进行推理,并设计一个对比实验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