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袂飘飘他是谁
今天抽空看了3月10日那期最强大脑,弹幕里关于节目黑幕的说法已经远远超过了对节目本身的评论;记得第一次看最强大脑的时候,对郑才千的魔方墙项目也是看的目瞪口呆;进而痴迷上了这个节目;叨叨魏的“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也成了大家推崇的口号。
但是从第一季开播至今,要说感觉没有变那是不可能的;同事就总是很惋惜的和我说,比赛已经没有当初那样激动人心的感觉了,更多的是疑惑、质疑;因为很多内容在大家眼里开始“假”了。
但是其实,对我而言这只能算是节目组在策划内容上的一个纯工作出错而已,如果你现在觉得最强大脑是“假”的,那么其实它反而是真。
作为一个,在十八线小城市做了逾10年活动策划的人,对这种“假”其实是深有体会。
任何一场比赛的操办,规模的等级完全是靠钱来决定的,而出钱最多的那个甲方自然是最有话语权,这点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我们十八线小乡村道理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只在乙方狗腿的样子难看的程度而已,X格高一点的就人五人六谈“概念”,喽一点的就靠装孙子请客吃饭聊好处,但是其实本质还是拿钱帮甲方的产品卖吆喝;
这产品可以是东西,可以是人,都无所谓;而真正的比赛是不会这样去办的,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正儿八经专业的比赛,是纪录片;但凡在宣传上砸了钱要效果的,就是商业片。
评判一个案子做的好不好的根本标准,就是活动最终落地的执行效果,而这个效果是直接关系到最终结款的速度和额度的;如果效果不是甲方老爷们预期的程度,那么财务会跟你说:“我们是走的国际财务流程,速度慢很正常,你们不要老是来问,批下来了会通知你们的。”
如果效果挺好或者还可以,那么结款也要等项目相关的所有内容都理清了,大老爷们舒服了,再在这之后的个把月或许能到账;而这笔钱,又关系到前后为这个项目辛苦了的工作人员们;当然或许一线城市的甲方们会比较规范吧,总之我们十八线小城拖欠项目款能拖到乙方忍不住去拉横幅静坐的情况比比皆是。
还有一种,就是乙方公司接到一个不错的案子,也希望借此机会让公司和主创团队能够火一把,大家一起名利双收为以后的共同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毕竟广告说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乙方在做任何活动或比赛时会被爆出来造假的情况;因为案子落地后的最终目的就是保障效果;
为了确保效果到位会做什么能做什么?
应该没什么不能做的,只要开支控制在性价比之内基本都是可行的。
尤其系列节目,其实主创团队更艰难;毕竟现在观众的胃口都被养大了养刁了;今天吃一根香蕉能管饱,明天就得吃一筐了;后天指不定得吃什么才乐意;而项目结束的总结报告和效果评估数据里,是只能一次比一次辉煌出彩的,不然不论再跟哪个爸爸要钱就都无比艰难了;
资金不够,节目配置越来越低越做越烂要被骂,直接不做也是很正常;观众少一个节目无所谓,还能看别的,但是主创团队的工作人员往往是这时候最受伤的;
每个项目都像是一次恋爱,项目开始,辉煌了就是热恋,做的烂就要失恋,打击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大家其实都想做得更好在做各种尝试,有的时候有些做法确实暴露了智商,但归根结底没有哪个节目内容是能让大家都开心的,而主创只是希望尽可能让大家都开心;
大家可以理性的想一想,骂节目安排假观众的,如果台上正深情款款结果台下扫过去都是略显抱歉的真脸,你的情绪不会太波澜壮阔么?你也一样会骂节目组缺德,扫了你的兴,没事儿找那么吃藕的观众来干嘛;对不对嘛!
从工作的角度来看,节目组唯一需要检讨的也就是没有安抚好选手,以及造假水平太次;曾经我的师傅和我说过:一个好的策划其实就是为大家造梦,制造一场场或有趣或绚丽或至真至善的情绪美梦让大家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慰藉;无论是策划活动还是策划节目,都是一样的。
所以,其实不是现在的节目、比赛假了,而是但凡节目或活动本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表达做一些凸显效果的艺术加工,只是这技术发展的速度还没赶上观众们智商提高的速度,所以才显得假了;
如果真的以完全真实的状况搬到节目上,那节目就真的都没法儿看了,只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也不知道我说清楚没,表达能力有限,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