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逃避行为,而是还包含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的思维过程(认知)、自己在此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和感受(情绪)以及所做的行动(行为)。
对于拖延,任何人可能以不同的原因、不同的方式发生。一个人在面临拖延时,实际是面临一种选择:若选择拖延,他可能什么都不做;若选择改变,那么若他采取了正确的行动,他将有不同的收获。当然,战拖之路并不是那么容易,自己应信守承诺,在舒适安逸面前应对自己施加一定的限制,应该采取高效的行动,最后坚持不懈的完成。
本文的作者正是对应认知、情绪和行为采取对应的措施和方法,三管齐下:改变错误的思维(认知方法)、发展对不舒适的忍耐力(情绪方法)和循序渐进(行为方法)。
1、从认知方面,应摘掉“我是拖延者”的标签
“我是拖延者”这个标签是一个消极的概括和错误的描述。拖延不是一种“非黑即白”的问题,可能在某些领域拖延,而在另一些领域却很有行动力。拖延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不要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这会影响自我的认知;也不要主动认领这种标签,这很容易使自己向这种标签靠拢。要有意识的告诉自己,我是可以改变的。
2、从情绪方面,应克服失败的恐惧
人之所以选择拖延,其原因一方面是逃避压力;另一方面还跟其自身的焦虑有关,对失败会有焦虑,完美主义者对事、对人过高的要求也会产生焦虑。
作者提出“不败的哲学”,告诉我们要走出“非成即败”的陷阱。遇到任务,不要与人联系,这样很容易会害怕失败,要与所做的事和内容联系起来,这样的结果无非就是做成不同的效果,而不存在失败这回事,从而避免失败。
“不败的哲学”这种方法将个人的自我发展当作一种实验,将所列的计划当作一种假说,人就是通过个人的行动检验计划,评判实验结果,同时人也可以根据结果调整他的计划,进行重新检验。人一旦从失败的恐惧中走出来,没有了这层障碍,那么战胜拖延便有了精神上的保障。
3、从行为方面,应实践“立即行动”的哲学
“立即行动”指的是用合理的方式,在合理的实践做合理的事。
首先应找一些容易做好的事,立即行动,掌握这种方法。在深入应用这种方法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对自己的思考、感受和行为负责,应用于迎接挑战,坚持下来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成就,包括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实践,也会识破以前在面对拖延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分心的行动,从而对自己的改变加以肯定,促使自己更加积极的战拖行动。
利用这种认知-行为的方法是有实证基础的主流体系,它是经过16项元分析(统计学方法)得到的研究成果,帮助人们从认知上了解拖延的运作原理及改变的方法,从情绪上控制自己的忍耐力和持久力,坚定自己的信念,从行为上将想法付诸行动,并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