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老位置,手边一杯普洱,静静地读着《瓦尔登湖》。
靠窗的位置,两个穿着校服的小姑娘一边讨论一边做着一套又一套卷子,从化学到地理再到历史,看起来应该是旁边学校初三的学生。
而我的思绪却被她们拉回到十年前……
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眼眶时而模糊时而清晰,因为过去的终将过去,留下的都是温暖。
十年前的我在县里有着悠久历史的重点中学读高中。一直都在说很有幸,能够在乐都一中读书,如果说我现在的性格还不错,一定是跟这所学校的所有,跟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有关。
十年前的十二月,我也正和所有高三学子一样备战高考。每天精神高度紧张,从早上五点钟起床,直到夜里一两点钟睡觉。尽管那时的我一直很努力,最好成绩却也只是进班里前十,可以说,我是典型的学渣一枚。
可学校的点点滴滴如今回想起来依旧温暖如初。
那时候最喜欢的是政治课。因为政治老师年轻漂亮衣品好,不仅如此,她讲课很生动,或许是因为对老师满满的喜欢,所以当时的政治从高一到高三的六本书你问到哪儿,我一定可以答到哪儿。不过现在,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其它的又都还给了我最喜欢的老师。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想,等我以后工作,也要像老师一样干净利落有魄力。
叮铃铃,教室的上课铃响了,响铃的同时地理老师买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进了教室,随着一声干练的男中音:“上课”。问完老师好之后,我们的地理课也就开始了。这位老师,应该是我高中阶段唯一一位从不拖堂,从来都是踏着上课铃声进教室的魅力十足的老师。他的教学能力在全省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我的地理成绩也还不做,至少刚刚那两个小女孩儿说的很多我都能回忆起来,而且不至于出远门迷路。也许就是从老师让我们记住地球上每个大洲每个大洋,给我们讲一些国家的奇闻异事开始,我的心里就种下了要走遍世界每个角落的种子。
数学课上,穿着笔挺西装的数学老师一笔一画的写着板书,现在回想起来高中阶段两位教过我数学的老师写字都很好看,讲课讲的也好。每一次课后如果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问老师,老师一定会耐心细致的解答,直到我听懂并且消化为止。
最头疼的就属历史了。尽管老师讲课也是按照历史脉络来讲的,可始终背完就忘,老师课前提问,答不上来就得伸出手迎接那细细的竹条了。不过随着年龄增长,阅历逐渐丰富,渐渐的开始去阅一些历史书籍,好让自己觉得没白活,因为历史是深刻的。毕竟每一部经典电影,经典著作,每一曲古典音乐的背后都会有一段值得深省的历史和创作背景。
对于英语,尽管现在的我一直在说,为了游学,一定要重新开始,毕竟那时候也是英语课代表,可是终究懒惰战胜了理智。最近微信的一个小组里,有几位伙伴儿经常会跟大家分享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Amy一直在看英文原版书,基本上每天都会分享她读过的好的段落。所以希望自己也可以战胜懒惰,克服所谓的“我不行”。因为如果想走遍每一个国家,除了说好普通话,世界通用的Emoji,最最基础的就是英语了,否则就只能在地图上路过全世界了。
至于语文,似乎对我影响最深的人是我的妈妈。小时候的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翻开妈妈的诗集,认真的阅读每一篇。真希望妈妈现在可以继续拿起笔,记录下她内心深处小情愫。不过在高中,我还干过一件在课堂上公开和语文老师做对的事。现在想来,那时的我表面上看起来很乖,其实骨子里的冒险精神已经渐渐浮现。
我的高中,还有很多愉快的记忆。
比如高二的一次篮球赛,分班后再和原来班打比赛,好胜心极强的我不愿意输,所以在场上拼命地抢球奔跑,直到我们班大获全胜。
比如从小喜欢朗诵的我,在参加学校活动的时候,发现自己对朗诵和主持越来越感兴趣,所以当时励志要考中国传媒大学,并且一直以其为目标,但是却因为不知道还有艺考一说,最终没能如愿。
比如那时和闺蜜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憧憬未来。
我的高中,是我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我的每一位老师,感谢一起努力的每一位同学,感谢在高中留下的那些美好记忆。
毕业这么久,只回过两次母校,一次是同学结婚,好几个同学在婚礼后决定去学校看看,在如今的塑胶跑道上一起回忆着当年课间操时,清风徐来,从操场的最北头一直往南,携着尘土,到城墙根儿,似海浪一般,层层卷起,吹过我们的年少青春。
还有一次,是在去年八月去北京采访前。一个仪式感很强的人,总会在某些重要的时刻,去完成某些仪式。而当时的我就选择去学校看看,不过当时学生还在上课,就没有进学校,而是到了校门口,望着古朴的校门,沉思了一会儿。忘了当时具体想了些什么,但我想,一定有一条,就是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母校的谆谆教诲,不要忘记那些曾经留下的美好的品质,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
这就是我的母校。
很多人写母校,都写大学,而我选择了高中,因为这个阶段让我忘记了初中发生的种种不愉快,让我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和渴望。它改变了我的一生,也终将让我铭记一生。
此刻,如果把书屋比作教室,我依旧坐在教室最左边的前排,坐在我的老位置上,回忆着那些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