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照镜子的人都过得很好

昨天在眼镜店试镜时,被那面高清镜吓得后退半步。镜面像台精密的扫描仪,把眼角新添的纹路、鼻翼旁隐约的毛孔、下颌线褪去婴儿肥的棱角都和盘托出。我突然好像不认识镜子里的人,实事是,那真是我。多奇怪的感受!

我不是没照过镜子,爱美的女性,哪一个不是逮到镜子就往里看。只是,经常看到的自己,是在光线柔和的梳妆台,以及灯光昏黄的洗漱台。那里的镜子,照出来的模样,皮肤细腻,双眼有神,连脸蛋的轮廓都是流畅柔和的。那些被光线修饰过的倒影,像手机里磨过皮的自拍,让我在日复一日的凝视里,悄悄默认了那才是“本该如此”的模样。

人总是习惯向外看,看脚下的路,看屏幕里的信息,看旁人的神色,看世界的喧嚣。可当看向自己时,却总忍不住给镜子蒙层纱。就像网购时总爱点开带滤镜的商品图,明知不真实,却贪恋那份被美化的满足。

人还是太擅长和自己的缺点捉迷藏,比如,对着体检报告里的异常指标说,下次再管;把工作里的拖延归咎于,状态不好,甚至在人际关系里,也总把矛盾归咎为,对方不理解。

却忘了,人这台复杂的设备,怎么能靠回避瑕疵运转?

想起一位玉雕师的话:“好的玉雕从不是把原石磨成毫无瑕疵的样子,而是顺着纹路的走向,让每道天然的印记都成为独特的风景。”

人何尝不是如此?有人天生内向,却在独处时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有人性子急躁,却在关键时刻拥有雷厉风行的执行力。

缺点从来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特质的另一种形态,就像镜子里的皱纹,既是岁月留下的刻痕,也是笑过的证明。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有句名言:“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那些让我们不舒服的“照镜时刻”,恰恰是自我认知的反弹力。

实际上,照镜子,不是用来挑剔自己,而是帮我们找到校准的方向。就像登山时需要对照地图调整路线,我们也需要在镜子的映照里,看清哪些特质该发扬,哪些棱角该打磨。

毕竟,人生从不是追求完美的旅途,而是在看清自己的模样后,依然有勇气对镜中人说,你挺好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