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失其鹿,天下大乱,拉开了诸侯争霸的序幕。汉朝名存实亡。
经过连年大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抢夺人口、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
而主要的割据势力有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河内的张扬、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河北的袁绍、兖豫的曹操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
在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并挟天子以令诸侯,士气大增,先后击败扬州的袁术和徐州的吕布,并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和司隶。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展开战略决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击败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关于曹操取胜的原因,除了曹操能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
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据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全军溃败。
我认为曹操取胜还有两大取胜因素。
第一、科技优先。曹操改良投石车,攻击袁绍的城楼,袁绍手下士兵害怕,攻城自然轻松多了,曹操军事科技比袁绍占据优势。
第二、打败了刘备也。当曹操与袁绍正在相持阶段,刘备攻占下邳,并与袁绍联系一起反曹。曹操亲率精兵击败了刘备,顺势降伏了关羽。
不仅解决了后顾之忧,避免两线作战,而且后来关羽又先后诛杀了袁绍两员大将颜良和文丑,这也对打赢官渡之战起了很大作用。
如当时曹操没有出兵灭刘备,那么在跟袁绍交战的时候,刘备定会不断袭扰曹操后方,或是去截断曹操的粮道,如此一来,曹操势必腹背受敌,不败才怪。
因此,我觉得消灭刘备也是打赢官渡之战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