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29岁开始写日课,一生从未间断,晚年他的右眼失去视力时仍然在坚持写,直到去世的前一天。
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曾国藩之所以是半个圣人,这和他很勤快地写日课有很大关系。
他写的日课绝对不会藏起来不予示人,而是要在同伴之间互相传阅。
我也要写日课,等同于晨间日记。而且要把我的日课和我未来三个月的OKR挂钩,为我的OKR实现来服务。
接下来展示一下我的OKR。
目标 O:在2024年1月-3月写出1篇SCI。从未写过,如果能写出来,说明我是有学习能力的!
KR1:1月份看10个程序,每2天看1个程序。
KR2:在1月份里上3次课来学习写论文。每周上1次。
KR3:利用2月和3月完成论文。
选择此 OKR 的原因:
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所。面对当前考核要求越来越高的状况,我要主动寻找一个安妥通过考核的方法。
复盘:
昨天,迷迷瞪瞪。有点想不起来做了什么。我来看看我写的晨间日记查一下。
(1)上午上班,上班的间隙看了会书:《精要主义》
(2)下午睡觉,大概睡到5点多吧。下午睡觉的好处就是晚上特别精神。
(3)晚上把前天没做完的自由书写给做完了。又听了K叔晚上的分享,做完了2个作业。
好像这一天干了点什么,但好像又什么都没干。
为什么?
因为我没干任何和OKR有关的事情,所以就总感觉没什么收获。
昨晚听课的好处在于:我明确了接下来3个月重点要做的事情。
以后,我的每日日课,每天的重点内容都应该和这个唯一的OKR目标挂钩!
今天:
1 我要把自己写的一本科普书里面的问题好好改一下。这个编辑在催了,不好好改就黄了。
2 打开程序,看第一行。
感受:
我好像具有了一种从眼前的琐碎抽离出来的本事,可以去安排明天、后天等以后的工作。
比如,明天我要监考,要改卷,今天我早上躺在床上就会想到,我怎么样改卷更快,要在哪里改卷,要不要接送小孩。我甚至还提前把要用来统计分数的计算器放到了包里。
我有了一种对于以后的掌控感。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我的这个感受是最近2天出现的。看来我一直在进化中呀!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