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钟看完这本书
看了标题以为是吹牛,然后看完这篇实践后,的的确确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完本书。
作者的方法来自于将本书内容分成了三种爱因斯坦(三种不同的时间选择,快慢细这三张)如果你想要快,可以阅读标明了“骑车爱因斯坦”的部分,如果想慢,可以看走路爱因斯坦。这种新颖的阅读方式真的巅峰了传统阅读,以前都是一个字一个字一章一章的看完,完全不敢跳过,现在本书这种大跳特跳的阅读真的是太震撼了,让我想起了以前美术老师说的一句话:“素描时,任何时候停下都是一幅画”,也就是说不管是快慢细读,都是对本书有了一定了解的,不同的事理解的程度不一样罢了,但是大的框架是一样的。
感悟:
1,阅读一本书可以尝试着标注哪些是快(可以直接应用的方法,总结,中心句等),哪些是慢(一些例子,一些方法的由来),哪里细读?(一些理论研究,一些实验的过程,一些乱七八糟的废话等等)
2,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子,先把大框架定好,然后再补充细节,如果一开始就纠结细节,想着做到完美,会让你做事时忘记前后因果
1,影像阅读起源
1,本书不证实这个影像阅读有没有效,而是直接拿来用(这是nlp里面的精髓,我们不花时间辩证一句话观点好坏,而是直接拿观点实践,看对你有没有帮助,如果有,就继续用,如果没有,就不用)
2,作者是研究nlp和提升学习效率的
3,✅传统刻板阅读和更快阅读的区别。
传统阅读方式:一字一字,一章一章的阅读。一分钟阅读字数少,理解力差
更快的阅读:不是一字一字的。
感悟:更快更高效的方法必须和以前慢的但熟悉的方法作切割。
有的时候事情能完成做好,里面的方法是一些反直觉的,有时候你甚至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子能把事情做好,但是没关系,只有能做好,有些时候我们不必要纠结原理。
4,✅理论:大脑会无意识的处理信息,也就是说当前你思考的东西大脑可以不懂,或者有些信息当前你没有思考,但是大脑却在背后处理。
5,影像阅读的几个步骤和本书的目的
知道自己目前的极限,然后超越这个处理的极限。本书的精髓不仅仅是阅读技巧,更能引发对事物的重新看法。
步骤喜欢哪个就从哪个开始,没有严格的顺序。
6,做事情要愉快的,带着好奇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