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左,野蛮在右
旧时懂礼的汉族人穿对襟汉服时,有一个基本礼俗:必须右衽。也就是把左边的衣襟叠在外层,向右拉过去包住右襟,让别人看过去领口像个小写的字母“y”。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去问问孔子。
孔子在《论语·宪问》里有一句话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百姓到现在还蒙受他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的话,我们大概都已经成了披头散发、穿着“左衽”的蛮夷之服了。
对!“右衽”是给文明的汉族人穿的,野蛮的夷狄人才穿“左衽”。
因为,野蛮人“左衽”更方便。根据对襟袍服的设计特点,“左衽”的衣服是右襟包左襟,方便左手伸进衣物内掏东西,而夷狄野蛮民族在骑马、狩猎时,常用右手持刀、舞剑,已经没办法腾出右手来探囊取物了,比如拿个毛巾擦擦汗、给刀刃抹抹血之类的。
正如《汉书》里也说的:《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夏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
而且《礼记·丧大记》明确规定:“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同时,唐朝孔颖达在此处有注解说:衽,衣襟也。生乡右,左手解抽带,便也。死则襟乡左,示不复解也。
大意是说:在汉族传统里,正常人穿“右衽”,用左襟包住右襟,方便用左手解开系衣服的带子。只有死去的人才穿“左衽”,因为他不需要再解开衣襟了。
总之,如老子在这一章说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而老子,在本章也正是以这种“左右”关系,来告诫世人:所有的兵器和战争,都是凶事、丧事、悲情的事、野蛮的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退而求其次的事,所以都要靠右边站。
“兵者”,无论是兵勇之人、用兵之事还是刀兵之物,都是“不详之器”,人人都应该鄙视它、厌恶它。君子和有道之人,更是应该远离它、抛弃它。
但,如果确实迫不得已(比如被动应战)要用兵,请一定记得这绝对是凶蛮之事,按照“兵则贵右”的规制来处理:
一是,“恬淡为上”,点到为止,不要大肆掠杀,伤及无辜。
二是,“胜而不美”,即使赢了也不要鼓吹胜利,炫耀战绩。凡是歌颂武功的人,都是嗜血暴烈之徒,不值得称道、不值得同道。
三是,“以丧礼处之”,用悲天悯人之心,安静而肃穆地清扫战场,为己方和敌方都致以愧疚和哀痛。
不仅硝烟弥漫的战争如此,兵不血刃的“商战”、“骂战”、“暗战”也一样。有胜利,必有失败。有战争,必有悲情。
而且,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所以当必须以“野蛮居右”之时,也请时刻记得为其注入“文明在左”的精魂正义,不做彻头彻尾的野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