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作者所处的时代,连年战争,男性青壮年锐减,致使夔州地区许多贫苦人家的女子难于出嫁。当地的风俗又重男轻女,所以,许多贫穷人家的女子生活得非常凄苦。作者的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这种社会现实。
她们十人中有八、九人要整日里进山打柴,换得微薄的收入,供养家人。
她们头上的野花树叶和银钗交相辉映,一直到老还梳着双鬟(唐时风俗:未出嫁的女子梳双鬟发式)。
她们经常耗尽气力去集市上卖柴,有时还冒着生命危险去贩卖私盐。
这样悲苦的人生,真的叫人同情,这一切是因为她们粗笨丑陋吗?可是著名的昭君村就坐落在这一带,那可是闻名千古的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