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的字被世人拿来与颜、柳、欧并称四大门派,的确名副其实。赵体洒脱飞逸,既有二王之风,又存唐宋遗传,我是非常非常喜欢赵体字。所以,在网上摘抄下前辈大家对赵体的论述,放置于此,以备我以及朋友们书写不断进步。
(以下文章全是摘自知乎,未删一字未改一文。)
总体特一、尖锋入纸
把赵子昂的字单独放大欣赏,首选我们来看他的起笔。赵子昂的起笔和王羲之有着相似之处,就是尖锋入纸。尖锋入纸的好处就是利用细细的笔锋引入下一笔独特的笔势。在笔与纸接触的一瞬间,迅速转换笔锋,便于掌握第一笔的笔画走向,这不仅在起笔的时候用到了尖锋,除去第一笔之外的笔画,赵子昂也用到尖锋,形成了笔画和笔画之间的映带关系,也表现出赵子昂高超的运笔水平。
二、笔圆含方,笔路清晰,架构方正,华贵饱满
其次赵子昂在结字上有着不一样的特点,整体上看他的字笔圆架方,起笔,运笔和收笔,笔笔交代清楚,不含糊。每个字都给人带来方整严谨的感觉,内部笔画呼应紧密,外形看似俊秀实则有着稳健之美。
三、集古创新
他在晋唐的书法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使其书法具有古韵,他写书法讲究笔画线条并不去可以修饰,流露出自然的艺术气息,这也是被后人一直称赞的特点。
前后赤壁赋书于大德辛丑年,也就是1301年,当时赵孟頫48岁,正值盛年。全篇内容为苏轼名作《前后赤壁赋》。其显著特点:
其一,起笔以一拓直下为主,收笔善留。几乎所有的笔画起笔都是承接上笔的一拓直下或者露锋入纸,很少藏锋。收笔处多意到即止,常用回锋或者短小的出锋。其竖画就是用笔锋轻轻上提收笔;末笔的出锋形态者则比较少见,多数为露锋收笔。
其二,提按丰富笔锋弹性表现充分。书法笔法不外乎就是用锋和运笔,这件作品在笔锋运用上很有特点。首先是用锋。从电话的轻重变化上看,毛笔笔尖的弹性非常好,有的笔画轻处如游丝,有的笔画则比较重,提按对比比较明显。然后是运笔,赵孟頫的作品运笔速度与节奏的变化不是十分突出。前赤壁赋几乎五六个字形成一个段落,往往前两三个字运笔速度慢,后两三个字运笔速度加快,一段段循环往复,从而形成整幅作品运笔上的变化。
其三,重心下压,字型较短。赵孟頫在这幅作品中的字形的中心都集中在下半部,竖向笔画较短,每个字的结字也比较扁平。如前赤壁赋中除个别字略有重心上提感觉外,均为重心下压式;还有相当数量的字下半部笔画缩短,字体取横势,为扁方形,赵孟頫的书法被人评为稳健,与此密切相关。
其四,中宫紧缩,疏密鲜明对比。点画聚散关系处理比较灵活,或集中在左部,或集中在右部,因字而异。
其五,行草兼有,符号化字形较多。符号化作为行草的一个特征,往往在熟练书写中不经意表现出来,赵孟頫在这幅作品中就有很多的符号化形体,这些草书字形穿插在行楷书中,有着简化字形,调整节奏的作用。
小楷《汲黯传》
赵孟頫67岁小楷书法《汉汲黯传》,现藏日本·东京·永青文库。《汲黯传小楷册》写于延估七年(1320年)九月十三日,被认为是传世赵孟頫的小楷名篇。赵孟頫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
汲黯,是汉武帝时著名的谏臣,赵孟頫所书为其传记。汲黯传用笔快利秀逸,结体妍丽,用笔遒劲,深受后世所称道。
汲黯传的特点:
其一,点画精劲。赵孟頫书法的一大特点就是用笔的熟练。此作用笔提按随意,横轻竖重,点画精到,形态极好。
其二结体内密外疏。与赵孟頫行书一样,内密外疏、内紧外松也是汲黯传的一个显著特点,中部笔画往往紧缩为密不透风的一团,而四围笔画尽量舒张。凡是有撇捺的字,一般都有较长的撇画与捺画。
其三,重心下压与上提并存。与行书相同,赵孟頫楷书结构有很多是属于重心下压的,由于重心下压带来许多字形趋于扁方,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字重心上提。
其四,竖成行横无列。汲黯传采取的是竖行,每一行的宽度和长度相等,从而使行内字距缩短连接也因此更加紧密。
其五,不慌不忙。汲黯传在书写中几乎每一个字都书写的非常完整,不慌不忙,不激不厉,在作品中丝毫没有匆忙的痕迹。透过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气定神闲的书法家,一位技巧精湛的大师。许多书法家梦想的精神状态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切为他所用,心手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