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 唐太宗李世民在两仪殿议事。
等大臣们都退去后,李世民却把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四人留下,对他们说:“我三个儿子,一个兄弟,都干的是这种事情,我实在是没脸活着了。”
说完话,李世民就从床上跳下来,抽出佩刀就要自杀,长孙无忌等人赶紧拦住他,褚遂良上去就把刀夺了过来,李世民这才没有自杀成。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出了什么事情,逼得唐太宗李世民,非自杀不可,事情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听萝卜慢慢道来。
话说,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温柔善良,知书达理,更是辅佐丈夫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留下了“千古一后”的美誉。长孙皇后生有三子,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
李承乾是嫡长子,从小就聪明可爱。李世民非常喜欢他,早早的就把他立为了太子,并选择良师培养他。唐高祖李渊病逝,居丧期间,李世民让太子监国,料理军国大事。
李承乾也“颇能听断”,干得相当出色,以后李世民每次出巡,就让他留守国都,代管国政。但是李承乾这个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上朝时,满口忠孝,说的非常真切。
暗地里,李承乾却经常是游山玩水,喜好声色,左右有规谏的,就痛心疾首,马上认错,但坚决不改。人人都知道他有贤德而不知底细。
纸包不住火,李承乾的恶性被属官知道了,属官从全国选拔良臣,规劝他,他却傲慢不知悔改,还派人谋杀他们。
再说李世民的次子李泰。李泰封魏王,“聪敏绝伦”,工草隶,藏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名声也好,深受李世民喜爱和重视。
李承乾后来脚上有毛病,走路不利索,害怕李世民把他废黜了,改立李泰,就和李泰结仇。李泰也图谋太子之位。两个人就各数党羽。
东宫有个优伶,长的很漂亮,李承乾非常喜欢她。李世民知道了很生气,就让人把这个优伶杀了。李承乾怀疑是李泰告的密,大怒,召集左右侍卫刺杀李泰,但是没成功。
后来李世民越来越不喜欢太子李承乾,李承乾也知道,干脆称病,经常几个月不上朝。甚至,李承乾与李元昌、侯君集等人歃血为盟,准备发动“玄武门兵变”,阴谋带兵闯入西宫。
不久,齐王李祐在齐州谋反,李承乾知道了,就和纥(hé)干承基等人说:“我住的东宫西墙,离皇上住的大内,正好二十步,与你们谋划大事,齐王怎么比。”结果,李祐谋反被平定,事情牵连到纥干承基,纥干承基举报太子谋反。
李世民让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审问太子谋反一事,结果事情属实,李世民大怒,下昭废黜太子李承乾,贬为庶民,幽禁起来。李世民的异母弟李元昌,也被赐自尽。
太子李承乾获罪后,魏王李泰每天进宫侍奉李世民,就想让李世民立他为太子。李世民对于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苦心经营太子一事,大为头疼,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长孙无忌等人阻止了李世民自杀,请李世民谈他自己的想法。李世民说他想立李治。长孙无忌当即表示,“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其他人也表示群臣都支持李世民的决定。
于是,李世民又重新召集六品以上官员,在太极殿开会,太子李承乾大逆不道,魏王李泰也阴狠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打算在诸子中挑选,谁能立为太子呢。
一共就三个嫡子,两个不合适,就剩晋王李治了。群臣心领神会,全都表示,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就这样李治被立为了太子。
李世民事后对近臣说:“朕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示太子的职位可以苦心经营而得到。以后,如果太子失道,有藩王伺机争夺,那就都置之不立。这一规定作为法则,传给后世。
如果把李泰立为太子,恐怕李承乾和李治都不能保全,而把李治立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泰都能安然无恙。”
就是这种无奈之举立了李治为太子,但是李治为人软弱,李世民后来又想把庶子吴王李恪立为太子,遭到长孙无忌阻止才作罢。李世民死后,李治继位为帝,即高宗李治。
然而,因为李治软弱,导致武则天借机上位。他发现皇后武则天干政,准备废掉,武则天一阵哭诉,他又一软,终究没有废掉武氏。最终,李世民这一巧妙的办法,间接导致武氏专权,李唐王朝经历了一场血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