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太多的人有恐惧感,恐惧将来,恐惧失业,恐惧无力养家等等。从而就有了各种的浮躁,急于求成,现在、立刻、马上等心态的出现。从而各种的抱怨,甚至把抱怨发泄在家人面前。
活在当下最好的解释就是:吃饭就是吃饭。而太多的人都是吃饭的时候想着还有其他事要做;做此事的时候还在想着其他其他没做的事。就这样反复的循环之中,各种焦虑就油然而生。人们常说,为什么这个社会这么忙碌?其实不是忙碌,是我们的焦虑造成这种忙碌的假象。这一切都源于本我。
我们需要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如此反复,付诸行动,螺旋式上升。爱默生说:“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事情变得可以迎刃而解,这并不是因为任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我们的能力增强了。” 对自己要有耐心,因为自我成长是神圣的,同时也是脆弱的,是人生中最大规模的投资。虽然这需要长时间下功夫,但是必定会有鼓舞人心的直接收益。“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了引力的束缚,就会迎来广阔的自由天地。
我们每个人都有处世原则,以原则为中心的人,会保持冷静和客观,不受情绪或其他因素的干扰。更重要的是,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原则是理性而非感性的,因此能让我们充满信心,家人、朋友、孩子都可能离我们而去,但原则不会。
《活出生命的意义》中,作者弗兰克尔曾在纳粹集中营中度过非人生活,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不管是在多么困难的处境中,都有选择的权利。逆境往往能激发思维转换,使人以全新的观点看待世界、自己与他人,审视生命的意义。
教育子女,成了现代社会人人关注讨论,却又无能为力的话题。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听话,更讨人喜欢,那么先做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的父母。用心倾听听孩子说说话,不要插入你的判断,不要老把自己的过去搬出来,只是单纯聆听,试着理解孩子,让他知道你在乎他,并且尊重他。
把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看作联络感情的机会,而不是麻烦和负担,那么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大大改善。当孩子感觉受重视的时候,亲子之间就建起了一座爱与信任的坚实桥梁。教育孩子原则:一是以身作则,二是建立充满关怀和欣赏的关系,三是用孩子的语言教给他们这些习惯中蕴涵的简单理念。
人和人之间是有情感账户的。如果你和你的孩子之间的情感账户里存的钱足够多,到了青春期以后,就算孩子挑战父亲的权威,父子闹了点儿小矛盾,也不用担心,那只是从情感账户里取的一点儿小钱而已,因为你们有足够多的余额。
但是最可怕的是,你们的情感账户从一开始就是空的。尽量让自己往孩子的情感账户里多存上一笔丰厚的存款,使之成为支持孩子一生的财富。
关于15年运动、读书更多的分享,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搜索):木子读吧,等你哦!
健一生身,读千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