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收集的常见方式有: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竞品分析、用户反馈、头脑风暴、观察、文献分析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需求收集方法是竞品分析、用户访谈、数据分析以及问卷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通过指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以收集资料,属于定量研究。
设计流程
注意事项
1.要确定好问卷主题,问卷内容的设置不能偏离主题;
2.要确定投放对象的选择方式是随机选择还是有代表性地选择;
3.要注意设置封闭性问题,通俗易懂,题量不能太大。
数据分析
获取到用户的实际使用数据。通过数据直观地分析用户需求。
具体实施过程
注意事项
· 明确目的,越具体越好;
· 数据收集的时间尽量长,保持数据连续完整;
· 数据收集的结果要量化、可视化;
· 分析前要确人数据的正确性、可用性。
用户访谈
用户访谈是需求获取中的主要技术,只要有可能,就应该尽可能多地进行用户访谈,属于定性研究。
流程
优点:
可以深入细致地讨论一个话题,获得的信息量大;
可以连续追问,灵活性强。
缺点:
一次可访谈的样本小,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获取的信息存在片面性,只能搜集到一小部分用户的诉求。
套路:
现状(用户现在是怎么做的?)>> 痛点(用户遇到了什么困难?)>> 方案(用户是如何解决的?)>> 分析整理出用户需求 >> 分析提炼出产品需求
竞品分析
产品与产品之间的横向比较,最重要的需求收集方法。
竞品分析作用
● 更好地了解行业;
● 为自身产品设计提供功能、可用性及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参考;
● 提高自身产品差异化程度;
● 为新立项的产品降低风险。
大致流程
首先根据产品定位、目标用户及产品功能等来选择竞品;
然后根据各方面的吻合度将竞品划分为直接竞品、间接竞品及潜在竞品;
最后围绕产品定位、目标用户、产品功能、产品界面以及运营推广方式等进行竞品分析。
其中:
竞品选择依据:
产品定位——产品面向的行业、领域、市场是否一致。
目标用户——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用户需求是否一致或相似。
产品功能——产品的功能是否相似。
(竞品选择应先全面后精炼,依据2/8原则,重点挑选前20%最相关的竞品,其余的保持关注。)
竞品划分依据:
直接竞品——产品核心功能十分相似,而且产品定位及目标用户群体高度一致,资本体量相当。
间接竞品——核心功能不完全一样但产品定位及目标用户群体高度一致,或者功能相似但定位及用户不太一致。
潜在竞品——相关领域的衍生产品,有一定关联,但产品定位及功能不太一致。
竞品信息获取方法
● 竞品网站中的关于我们、帮助中心、规则说明等部分,以及竞品的版本迭代历史等;
● 行业数据报告分析平台,如艾瑞咨询、易观千帆、百度指数、199it、App Annie、清博指数等;
● 行业媒体新闻平台,如36kr、IT桔子等;
● 社交平台,如微博、论坛、贴吧、QQ微信群等;
● 竞品的季度、年度财报等;
● 公司内部市场、运营、管理部门的信息收集;
● 伪装成竞品的用户或业务方进行客服咨询、业务调研等。
竞品分析内容
分析竞品的产品定位、目标用户、产品功能、产品界面、产品运营推广方式等,讨论其优点、亮点以及不足。
1. 竞品面向的行业、领域、市场等;
2. 竞品的目标用户群体、特征、需求;
3. 竞品的功能,如产品的整体结构(可绘制结构图)、产品的核心业务流程(可绘制流程图),以及产品的主要功能、亮点功能;
4. 竞品的推广方式,如广告引流的途径、口碑营销的策略、活动拉新的方法等;
5. 竞品的运营方式,如活动运营的方法;
6. 竞品的盈利方式,如电商、会员、打赏等;
7. 竞品的界面,如交互效果、交互体验、视觉效果等;
竞品分析方法:SWOT法、用户体验五要素法
用户体验五要素法
其中
战略层对应启动阶段的产出物BRD、MRD及立项报告;
范围层对应规划阶段的产出物功能清单;
结构层对应规划阶段的产出物结构图和流程图;
框架层对应执行阶段的产出物原型图;
表现层对应跟进阶段的产出物页面设计效果。
竞品分析报告大纲
1、竞品分析目的
为什么做这份报告?
2、确定竞品
分析了哪些产品?
它们的产品形态、产品版本及体验环境。
3、竞品分析
战略定位、目标用户、商业模式、产品结构、产品流程、产品功能、交互设计、特色功能、运营策略 ······
4、总结
优缺点总结、给出结论、发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