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看这个图片,在优秀和超越之间,一定会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而这个沟,要添加的东西不是一点点!
那么,这个“超”的日子过的好不,说好的是代表了国际先进生产力的水平,向外输出;说不好的是,各国对之的态度褒贬不一,为何?能够带来的生产力成长和空间有限,跟着吃肉喝汤,不跟着后果自己考虑。
问题来了,这个“超”能维持多久呢?
(二)
从比亚迪彻底转向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并进行产能的大扩张,人数直接飙升到90万人,这个人员体量是国内任何一家主机厂都不具备的;而这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的退坡,比亚迪一直维持着销量第一的位置,这点上是毋庸置疑的;甚至看看国内上千万的销量其中一半都是比亚迪所共享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典型代表,确实值得称赞。
但是回过头来看,一个如此强大的企业需要具备何种精神呢?
(三)
作为比亚迪的供应商,有朋友曾经描述,为了拿订单低价出货,所获得并不是利润,而是拥有给比亚迪供货的潜质,这个潜质就是可以到其他家主机厂作为入围的条件,所以,如果真的把供应商盈利拿来看看,多数以上供应商在比亚迪是很难拿到利润的,况且存在年降,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供应商之间也会越来越卷,卷到最后呢?供应商也就不存在了,企业已经实现了自我掌握的能力。
(四)
比亚迪的营收和利润一直在见长,好的方面是到处建厂带来的就业率提升,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行业当中;但是一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并不能指望一家企业来完成,这并不利于资金的正向流动和循环,而且,自给自足不是发展的第一要义,行业的链条需要更多的资源参与其中,在整体社会环境下,企业所带来的后果需要全社会的人员来买单。
劣币驱逐良币,低质量取代高质量,低成本替代高成本,这些方式可取与否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但是如何从更高的层面来引导和监管,需要的是体系的支撑和健全。
(五)
企业的生存与否已经不是自身实力所能代表的,更多的依靠客户端的拉动和消费者的支持;未来的竞争已经不是同体量的竞争,更多的是客户倾向的问题,这种状态带来何种社会后果,看看上面图片自行领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