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将近一百五十天,背完了国学经典《大学》。
2020年8月31日,我开始背诵《大学》。
我背诵《大学》的速度很慢,一段内容可能每天反反复复要背上五六遍,同一段背诵四五天,时间长的也有背了一个多星期的,每天背完就以练字的形式默写一遍。
2021年1月20日把最后一段内容也背熟悉了,从1月21日开始从头到尾的复习一遍、默写一遍。
具体算来,今天是第147天。
在这147天里,我不仅完整地背完并且理解了一篇国学经典,也好好地把硬笔字练了。
先来说说练字。
我算是有一点书法的基础,也曾经在书法方面辅导过学生,软笔硬笔都有,但硬笔更多一些;在学校里也作为青年老师们的练字指导,指导他们粉笔字和软笔书法。
但事实上我本身并不喜欢练字。
以前的练字更多是“赶鸭子上架”,因为要做示范,但也仅限于利用仅有的示范机会去琢磨字的结构,至于笔法、笔力,只能算是有点基础在那里吧。
刚开始想要背诵国学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要顺便练练字,因为目标是“默写”,所以练字这件事对我来说反而压力没那么大。
虽说如此,在刚开始写的时候,也能明显感觉到手部的紧张感,用力用到笔划舒展不开,写出来都很僵硬,非常不自然,手还会很疼。
只能说我很庆幸的是自己的目的是默写,而不是练字,练字只能说是顺便的,否则可能坚持不下来。
就这么大概写了二三十天之后,就能明显感觉到写字轻松很多,笔划也逐渐舒展开来,默写变得更轻松了。
默写过程中也会有意识的去调整字体结构,慢慢地也就写到了现在这样一个水平。
之前听曾国藩的故事,很佩服他的“日课十二条”,并且坚持以正楷写家书。每天都能如此练习,心性自然就养出来了。
不过要说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大学》本身。
因为在这147天里,虽说算不上每天都整篇背诵,但也是把整篇背了不下一百遍。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是在背诵《大学》的过程当中才有了真正的体会。
我在开始背《大学》之前,大约看完了五六十本书的样子。论单本书的影响,这些书中很多都很实用,帮助我调整了在时间管理、情绪、健康等方面的状态,也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但是我只能根据某本书来运用其中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像是一盘散沙一样的散落在我脑海各处,需要用的时候捡起来用用,用不到的也就搁在一边了。
偶然去听了《大学》的讲座,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就有一道灵光闪过,仿佛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篇《大学》把我之前看的五六十本书全都融合在了一起。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知道我该去背诵国学经典了。
我在背诵《大学》的过程中,一段内容要背上很多遍、背很多天。第一天背诵的时候会看看书上的译文,在初步理解之后被送起来会比较容易。但要说领悟其中的内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却也需要依靠契机。
就比如说,“君子必慎其独也”是在听樊登老师讲书的过程中提到过几次,我才理解了:当一个人在人前、人后都能言行一致的时候,才能算是“君子”。
又比如说,我之前写过一篇有关影响力的文章,想不起标题了,就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突然理解了“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这句话,说的不就是影响力吗?
前两天表哥发消息来希望我给他女儿,也就是我的小侄女补补课。昨天为此聚了一次餐。在了解了他女儿目前的学习状况、他家目前的家庭教育情况之后,我就在酝酿着如何找到一些方法去帮助表哥。也就是在琢磨家庭教育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大学》中论述“治国在其齐家”的内容里,有这样一段话“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运用到家庭教育上不也如此吗?如果家长要求小孩子做的事情家长做到了,孩子自然就会跟着做,可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做的事自己却做不到或者出尔反尔,那么孩子还会按要求做吗?所以想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家长也不能光是口头说说而已,当家长本身成为终身学习者之后,孩子自然而然地也就会耳濡目染的成为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我的国学经典背诵之路才刚刚开始,每一次领悟都会让我欣喜不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