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梦做得有点频繁,先不提睡眠质量如何,反正我对于做梦这件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一般来说,我记住的梦境不多,而且随着醒来时间的推移,梦境逐渐模糊,直到最后,只是意识到自己做了个梦。
一
为什么梦境很难被清楚地记住呢?
睡醒后知道自己做了梦,可就是想不起来梦的具体的内容,或者只记得一小部分,甚至这一小部分也将马上忘记。
当人们睡着时,并非大脑的所有区域同时在休息。其中,海马区是最后才休息的区域之一。
大脑海马区是帮助人类处理长期学习与记忆声光、味觉等事件的大脑区域,发挥所谓的“叙述性记忆 ”功能。
海马体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如果一个记忆片段在短时间内重复提及的话就会将其转存入大脑皮层,成为永久记忆 。
存入海马体的信息如果一段时间没有使用的话,就会被自行“ 删除”;而存入大脑皮层的信息也并不是永久不会给忘掉,长时间不使用后,依然会被大脑皮层给处理掉。
人的本质是复读机。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重复就是记忆的最好方法,一旦长时间未接触相关信息,那些记忆都会被“删除 ”掉。
如果海马区最晚睡觉,它很有可能最晚醒来。当你从睡梦中醒来,如果你的海马区还没醒过来,你的大脑就无法将这段短期记忆保存下来,那你就很难记住你梦的内容。
虽然这可能解释梦的记忆不易保存,但这并不代表海马区整晚都在休息。
事实上,海马区在人们睡觉时仍然相当活跃,似乎可以把讯息传送到脑皮层,但不接收任何讯息。
这种单向的沟通意味着梦境不会被海马区记录。
而在人们醒过来,大脑可能至少需要两分钟才能使记忆能力重新启动。因此,刚醒过来时还能记得一些梦境,不过很快就会模糊淡去。
此外,乙酰胆碱和去甲基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传递介质在人们睡觉时会大幅减少,这两者对于保留记忆而言尤其重要,这也使得梦境难以记住。
不过,在我有所记忆的梦里,大多也只是一些关键性的场景和情节,具体的梦境构建似乎有点跳脱逻辑。
二
那么做梦与睡眠质量好坏有关系吗?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
一般来说,做梦和睡眠质量没有关系。
我们睡眠的过程呈周期性变化,由浅睡眠过渡到深睡眠,由浅睡眠过渡到做梦的睡眠,这个过程就是睡眠周期。
我们一晚上要经历四到五次睡眠周期,因此,不管你有没有梦的记忆,你每天晚上都会做四五次梦,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实际上,人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做梦了,而且比例很高,这正是脑神经系统发育的必需的一个生理过程。
有充分的做梦睡眠情况下,神经系统才能比较健康地发育。
因此,做梦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健脑方式。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天经历的做梦都是正常的现象,并不是疾病。
但个别人出现的做梦特别多,醒后特别累,睡眠质量差,那确实是睡眠的一种疾病,不过这种疾病的比例非常低。
如果对于自己的情况无法判断,可以到医院做睡眠检测。
做梦是人脑的一种工作程序,对于大脑白天接收的信息进行整理,大脑白天不能处理的信息能在梦境中得到很好的处理,白天苦苦思索无法解决的难题能在夜晚的梦境中迎刃而解。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大抵是这个意思了。白天困扰你的难题,可能在夜晚以梦境的方式出现进行解答。
三
还记得高中时期看过的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这本书,当时看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梦的解析和潜意识,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欲望,或者未实现的愿望。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梦的解释,虽然粗糙,但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到现代心理学,它对于梦的解释大概是三个方面:
1.潜意识相当于一个人的原始人,意识相当于理智人。梦就是原始的语言,我们所有的灵感创造力都来源于原始人。
2.梦可以是一种启示,是一种古老的智慧。比如一个人相处起来就挺正常的人,但是就是有哪里说不清楚。
于是晚上开始做梦,梦见了这个人骗了你一百万。原始人告诉你,这个人是个骗子。
这事基于300万人类活动的经验,形成的数据来判断的,语言形成不过一万年,而人类早就有观察非语言的能力。
3.梦可以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的表达。人有潜意识,那么一个民族的所有潜意识合起来就是集体潜意识。比如,神话、预言、图腾、象征这些都是集体潜意识演化出来的。
总之,梦是一个更加深层次的自己。
对于我来说,我挺享受做梦这个过程的,构建稀奇古怪的梦境,安排奇奇怪怪的情节展开,享受创造的这个过程,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真的很有趣的一件事。
我有时候会想,记不住梦境,大概是为了区分梦境与现实,如果梦境与现实一样,是不是有一天人们可能会选择沉溺于梦境,逃避现实呢?
这样看来,记不住梦境似乎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