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養了隻只有4個月大的小狗。養過狗狗的鏟屎官們都知道,教毛小孩規矩跟教小朋友一樣,同時需要智慧和更多的耐心,因為有語言溝通的障礙。希望狗狗學會規矩,跟其他狗狗交往時候不會發生衝突,等等。
還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是怎麼管教我們的嗎?希望你的記憶裡,不是滿天飛的雞毛和,在半空中揮動的雞毛毯子。小時候的我們總想著要快點長大,誤會長大後就可以自由了,自己可以做一切的選擇了。因為我長大了,我說了算。
結果,越長越大才發現,年紀越大也不一定就有話事權。出了社會,工作讓我們有更多的體會。原來父母的唠叨,甚至指出我們要改變的地方,都是出於關心和真心的愛,希望我們變得好,未來更幸福。「因為愛你,才會管你,不然誰理你呀」這個邏輯對於大家一定很不陌生。是的,人的通病是失去後才意識到父母的嘮叨是如此地珍貴和溫暖。明白這話的你一定是有長大了。
「嘮叨」是愛,也是有溫度的
出了社會,才真正地體會到父母的嘮叨是出於愛。只能靠著回憶,記得,原來好的愛是熱的,是有溫度可以感覺到的。與工作地方產生出來的溫度,成了一個對比。原因是工作的地方談得更多的是能力和收益。這意味著更著重個人能力的體現,也靠自己,見證職場上各顧各的。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普遍是低的,栽跟頭時,沒有人落井下石就是被善待的。
「成長」
假如有人願意指出那個你可以修改的地方,然後還願意給你成長的機會,這現象雖然真的不多,但溫暖的人也還是存在的。現在有很多人會害怕被職場PUA,假如換個角度看一切的提點,其實都是能讓你成為更好的人呢?也許我們首先不要對那些指出我們需要改進的人持有敵意。同時持續保持著謙虛學習的態度,看這個世界,累積經驗的想法。然後想知道對方是否說得客觀,就謙卑地去聽對方所指出的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否合理,如果不明白,不要害怕去詢問你不明白的地方,在合適的時間段他會樂意給你解釋的幫助你明白。同時這代表我們個人也必須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和對自己有一定的自我認知,能夠客觀地分析自己擁有哪些應該保留好的特質(例如:懂禮貌,有耐心 etc.),還有哪些需要改善的特質,例如:暴脾氣,自我中心, 懶惰etc。根據對方說出的證據與自己的客觀分析後的結果是否屬實,再想想對方給出的建議,是否能成就那個未來更好的自己呢?因為這一切都是成長的過程。有了思考,就需要有行動,堅持也是很重要的。踏實點做事情吧,任何沒有行動的思考等於胡思亂想,內耗的白日夢喔。成長需要行動,成長是人生中永不止境地進行的。人生雖然只有一次,但改變永遠都不遲。最大的敵人永遠都不是別人,而是那個不願意變好的舊我。也許那個提點你的人可能就是你未來人生的伯樂。
不管是父母的嘮叨,還是來自同事或朋友的勸言,雖然「忠言逆耳」,但「忠言」同時是成就美好未來的機會。當然付出改變的過程也許很艱辛,有血有淚,但一分耕耘換來收穫,沒有付出就一定不會有收穫。而最終所有的付出和收穫,都是成就那個更好的自己,幸福和快樂都是屬於自己的。何必跟自己未來的幸福和有益處的事而過不去呢。
「因為YHW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箴言)
是的,從上而來的愛,是有底線,有原則,有規矩的,並非放縱沒有界線。愛,是對做正確的事上加以誇獎地認同,同時對需要改進的地方以鼓勵,勸勉和陪伴去幫助對方前進。
如果有一個人,無論是長輩還是同輩願意在私底下指出你不好的一面,或者語重心長地給你建議,為你的未來著急時。請先不要動怒,或者把耳朵關起來,不要厭煩,要記住「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地動怒」。因為有一天對方說的話,最後你會發現對方的話並不是對你的詛咒,而是祝福,並且你會感激他的好意,只是因為當時我們的心智年齡,或個人經歷沒有讓我們體會到對方的好意。
不要懷疑,無論是父母還是朋友,唯獨那個真誠為你好的人,他的建議會為了你的未來著想,希望你能有好又踏實的人生,而這些建議都是你的能力,加努力可以達到的,並非要你違反良心和人性去配合才能成就的。所以當對方的建議是違反良心和邏輯,甚至違背道德,或壓抑你的能力時,我們的獨立思考會識破這些語言藝術包裝好的話,以便我們篩選出那些對生命有價值的話,開啟更好的人生。
不嘮叨你的那個人,也許他心裡不一定有你。但那個願意花時間去嘮叨你,給你建議的人,你在他心裡足夠重量促使他用行動去關心你,因為愛是有溫度和行動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長輩是真的寶貝,他們是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人,他們知道我們的為人,我們的強項和缺點,他們都知道。同樣地,人生路上,他們比我們走在更前面,人生閱歷比我們豐富,他們明白我們未來會面對的問題,因為他們已經經歷過了,努力過了,他們的歷練,人生觀對後人是如寶藏般地存在。也許時代不一樣,我們會覺得那些來自上一輩的意見已經不合時宜了,現實是「日光之下無新事」人生中會出現的問題,無論是上一代還是下一代都一樣出現。珍惜那個會嘮叨你的人,哪怕他把你的弱點都說中了,但還願意鼓勵你改進的人。用行動去改變,成為那個更好的人。
生命影響生命:工作
一個工作很密切的同事,比我年長,在工作上是資深的前輩,後來更是人生的導師。從小就高度敏感的體質,剛開始跟她共事的時候,吹個空調就會長包,癢到不得了。只能靠吃過敏藥壓制,但吃藥是治標不治本的處理方式。這位同事同時是一位母親,她也有一個年紀跟我相仿的女兒,這位母親有著她獨特的邏輯和健康理論,皆因她同樣有醫學背景,就是「藥是不能隨便吃的,也不要長期依賴,因為如果我們的身體長期依賴藥物才能運作,那麼以後真正需要的時候,可能需要服用更多的劑量才有作用。同時過量服用對身體很不好。因為所有藥都有3分毒的。用藥要用在點上」這邏輯上很清晰,也有道理。上天給的身體,正常的情況下是不需要靠藥物的。
所以,剛開始她只是言語勸我不要依賴過敏藥。但因為我意志不夠堅定,所以還是會吃。她直接拿走我那隨手可得的抗敏感的藥,送了我數量是隨手可得藥膏去塗那癢得不得了的包。我當下真的非常無言,只想要回我的藥,當時覺得她管得挺寬,對她有點反感,體內的叛逆基因有點不安份。所以當她以為塗藥馬上就有效果的時候,我會對她坦白交代自己是因為吃抗敏感的藥了,以此抗議她的關心。為了讓我不吃藥,她還進擊地每天給我煲了爭強免疫力的湯水。我不得不說,撇開她的健康邏輯有沒有用,她對我的心意和愛,我是真的接收到了。她會因為我的坦白而生氣我吃了抗敏感的藥,然後苦口婆心地跟我討論和分析,未來年紀大的時候我會遇到什麼問題。是的,作為同事她是過界了,但作為一個有愛的人,她為我著想,甚至到心疼,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知識與我同行,抗戰,為了讓我的身體得以治療。我不敢相信會有這麼一個人,為了一個工作同事的身體狀況如此地上心,會無私付出到這個程度。
因為從小就被普及的知識是敏感是沒有治療可以斷尾的,會有時好時壞的狀況,我舊有的認知上已經接受了敏感藥不離身的唯一的處理方式。當一個願意陪你變得更好的人出現時,我也想給自己一個變得更好的機會,因為在醫學研究上,的確指出了很多問題都跟我們的免疫系統有關,而正常作息,健康飲食跟我們的身體狀況又不能分割的聯繫。
正如智慧書言道「二人總比一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有同行者的鼓勵,無私的湯水滋潤,加藥膏長期戰鬥,就是不吃藥。長輩和媽媽的身分讓她擁有更豐富的知識,而新的認知,加上自身的行動帶來了改變,讓敏感的次數幾乎沒有。直到事情過後快3年的一天,她突然問我,「你好像很久都沒有敏感了」,是的呢,我都忘記我有敏感這個問題了,因為真的好久都沒有復發了直到現在。
萬事起頭人,中途可能會跌倒,但不怕有心的人。
謝謝,那個為了你能有更好的未來,願意提點你的他。
謝謝,那個鼓勵你有行動改變的他。
謝謝,那個當你跌倒,沒有離開,卻扶起你的他。
謝謝,那個陪伴你戰勝舊我的他。
願你的人生中遇到他,也認出他,同時有勇氣去改變成為更好的你。
愛的裡面有管教,是嚴厲的,是有溫度的。
愛是熱的,是有行動。
*以上只是個人經歷,有病還請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