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点赞很高的回答是这样的: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和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不会去评价别人没见过世面。
因为当一个人看过的人间冷暖越多,他对这个世界的偏见就会越小。
这个社会,给每个人设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
女生必须怎样,男生必须怎样。
然而,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体会别人的苦衷、尊重别人的不同。
很喜欢星河Shinho写过的一篇文章。
她说,她在法国待过几年。
法国菜很难吃,人很懒,看个病有时候要预约两个月,KFC离市区太远。
但是她在那里,感受到了尊重的意义。
同性恋可以在街上手拉手,彼此交换一个吻。
七十岁的老太太可以穿着粉红色的香奈儿套装,涂着大红色的嘴唇,穿着亮闪闪的中跟鞋。
你可以穿得特别邋遢,身上写着解放法国,头发用羊毛线编成一坨坨,看起来脏兮兮的,耳洞用专门的环子弄成瓶盖大。
你可以喂冰淇淋给你的狗吃,或者和你的狗分着吃。
没有人会特别看你。
然而在中国,如果你做上述的事情,也许就会引起众人侧目。
有人会掏出手机拍照,发到抖音和微博上;
有人会嘲笑、会鄙视,在背后对着你窃窃私语、指指点点。
然而,那是别人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路,我们究竟有什么资格对着人家说三道四呢?
“看你的微信头像,就知道你没见过世面。”
“看你的微信名称,我就猜到了你是个渣男。”
“看你的朋友圈,就能反映出你很好追。”
终身成长词典词条《439:标签效应》中说: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标签效应”。
我们很容易以自己固有的知识经验,给别人贴上标签、做出判断。
然而,太多人都是从自己的偏见出发,选取自己想看的真相。
歧视别人和自己不同的地方,站在道德制高点评价质疑别人。
很喜欢一句话: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没有谁有权利去评价、干涉他人的生活。
“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
你只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愿你我能够尊重不同,不带着偏见的眼光去评价他人。
也愿你我不被他人轻易定下标签,勇敢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