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同学,亚马逊蝌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闲暇时总爱到附近的村子浪逛,拍些照片,发到群里。看着她发的那些田园风光照片,勾起了我对我们村昔日美景的回忆。
她不但是我的同学,而且是儿时的玩伴。但她和我并不在一个村。她舅家和我家隔壁。她表哥大虎和我同岁。大虎生月比我大几个月,个子大,长得结实。她和我只是到了高中后才在一个学校。每年暑假她都要来我们村――宋家堡耍。
宋家堡,离县城比较近,108国道边,一个美丽的村庄。
宋家堡,从北边看地势较高,在一个土台上。从南边看,象一个小岛。东边是一条沟,南边和西边也是一条沟,两沟夹一村。
东边这条沟比较浅。沟的东边是108国道。村子和国道有一土堰相连。土堰的南边地势较高,旱沟,无水,没有什么好玩的。沟底有年种点庄稼,有年荒着。
土堰的北边地势较低,是一片芦苇地。芦苇地南有三两棵柿子树。当芦苇长上来时,风景甚好。芦苇随风飘荡。落在芦苇上的鸟儿也象荡秋千一样,叽叽喳喳,摇来摆去。这里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用芦苇杆做哨子吹,在芦苇地里捉迷藏,找野鸡蛋,挖蚯蚓。
芦苇地里还有一历史遗迹,秦琼饮马泉。相传这里曾是秦琼救唐公李渊的地方。秦琼骑马经过这里,马口渴难耐,随跑到路边沟底,用蹄子刨了几下,顿时一汪泉水涌出,解了人马之渴。
夏天,村子东边的人家,常常在苇子园边铺上苇席纳凉。
国道的两边是两排杨树。因地势的原因,国道在这是一个大坡,叫苗家坡,因坡底东边有个村子叫苗家而得名。因是国道,人车整日川流不息。坡道有点陡,有点长。骑自行车的人到这都要下来,把车推上坡再骑。
每逢夏热天,放暑假的时候,村里有些孩子就在坡上边,杨树底下,摆上桌櫈。桌子上放几个大白瓷碗,碗沿口有两道蓝的那种碗。桌子旁边放一瓦罐茶水。这个茶水是用花红叶泡的,黑红黑红的,好喝。走路的人从坡底走上来,又是大热天,又渴又累,就坐在小木凳上,喝碗茶,二分钱,歇一会再走。
但老木桌比较重,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搬运比较困难。大人们还要在生产队上活。大虎和我还有亚马逊蝌蚪常常互相帮忙,把桌子凳子摆好。有客人时我们卖茶水,无客人时我们在一块抓石子或者耍几盘“狼吃娃”。
国道上常有马车经过,有时可以在路上捡到一两根马尾丝。如果急用,我们就在坡顶等着。马从坡底拉着车走上来就累了,喘着粗气。赶马车的人也走累了。当赶马车的人坐在旁边喝水时,我们就溜到马屁股后边,从马尾巴上揪下一根马尾丝来。马不盛努,蹄之,可我们早跑了。
夏天,杨树上知了多。我们就把马尾丝拴一个套,系到细长竹杆上。然后慢慢地,慢慢地把那套靠近知了。等套靠近知了后,猛然向下一拽,知了就被套住了。把捉到的知了,用一根马尾丝绑在一块,拎在手上,听着知了奋力的叫声,洋洋得意,凯旋而归。
村子的南边,东沟的土崖上边,有一小片柿子树林。那些年做饭没柴烧,孩子们经常爬上柿子树,折下枯枝,装进笼里提回家。当柿子花开的时候,孩子们就用毛毛草茎把黄亮亮的柿子花串起来戴在头上。当柿子长到圣女果那么大时,好多就落到地上。孩子们就把小柿子捡回家,放上二三天就软了,熟了,吃起来甜甜的,绵绵的。
柿子树上容易被各种蜂当成家。有蜜蜂,马蜂,人头蜂等。有的蜂窝跟向日葵那么大。当孩子们发现那棵树上有蜂窝,就喊来一大群孩子,把衣服都蒙在头上,手里拿着土块,走到蜂窝下边,大一点的孩子喊声“打”,就都把土块向蜂窝打去。蜂显然被惹躁了,嗡嗡地象一股黑风追着孩子们去蜇。跑得慢的孩子有的就被蜂蜇到了,痛得哭。幸好“战斗”前就准备好了药品,大蒜。把大蒜往起包的地方一抹就好了。
南沟和西沟是一条沟,连在一起。地势较低,泉水多,也是主要的泄洪沟。骊山的一条山沟的水就流到这里。沟道向南到火葬场折向东,经过火葬场北侧再折向东南,经过砖房村东边,继续向南过临马路到赵背后,再向南过董家到骊山山谷。沟道里的水向北流到下陈村形成一个涝池,再向北经过陇海铁路的涵洞流到烽火台村形成一个涝池,再向北一直流到渭河。
当山上发洪水时,石头就被冲滚到村子西边的河道里。村子家家户户门口都安放几块石头,供家人坐着休息,或吃饭时端着碗在门口坐着吃饭。这些石头就是从河道里捡的。
沟道里有一片开阔地,这片地上是一片桃树林。当桃花盛开时,阴暗的沟道红花花一片,映红了整个沟道,顿觉美丽,使沉睡了整个冬天的沟道有了生机。桃花开了,蜜蜂也来了。冰也消完了,河水也哗哗地流开了。小蝌蚪也出现了,虾米也游动了。这片桃树林在当时给生产小队带来了不少收入,大队上也看上了这块“肥肉”,常年就被大队上“核算”了。
桃树林再往南,沟道很深,离村比较远,有点阴森。小孩都不敢一个人到桃树林以南更里边去耍。我和大虎,亚马逊蝌蚪常常放羊到此,就连羊儿都不敢向沟里去。羊儿一边吃草一边走,猛抬起头,发现走远了,“咩――咩”两声就赶紧向回跑。
听老人讲,深沟里曾有一只金蛤蟆,其叫声宏亮,半夜常把人吵醒。有年,一个喇嘛从这经过,在村里借宿一晚上后,人们再也听不到金蛤蟆的叫声了。村民怀疑是喇嘛盗走了金蛤蟆。
西沟向北水量增大,村民用土围起一个个水池。当水蓄高时,孩子们就把木板放到水中当船玩。当浇地时,池中水放完后,孩子们又赤脚下到泥水中摸泥鳅。
有水就有灵气。虾米,蝌蚪,蜻蜓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孩子们经常在水渠里捉些虾米,放到铁勺里,在旁边捡些枯树枝烧熟,放点盐,吃铁勺烧。
这个好玩的地方也常常吸引来邻村的孩子们来耍。到底是自家的地盘,理长。有一回,我发现下陈村的两个同学臭牛和狗蛋在河里捞虾米。我不是他们俩的对手,就赶快跑到大虎家,正好亚马逊蝌蚪也在。我急怱怱地对大虎说:“大虎,臭牛跟狗蛋在咱堡子河里捞虾米呢。”大虎说:“走,打务两个怂去。”“那要不要再叫几个娃。”“不叫咧,收拾务两个碎毛蛋蛋子还用叫人,走。”大虎走前边,我和亚马逊蝌蚪跟在后边。在路上,我们拾了好多土块,用衣服撩起。快到“阵地”时,我们猫着腰慢慢走到土崖上边,大虎喊一声“打”,顿时土块象雨点一样向沟道里的臭牛和狗蛋打去。臭牛和狗蛋惊慌失措。大虎喊了声,“臭牛,谁让你们两个到我堡子河里捉虾米。”臭牛跟狗蛋看见是大虎,我们三人,自知不是对手,放下手中的虾米,向他们村逃去。我们三人下到沟里,捡起虾米,又捞了点带回家。把虾米放到铁勺上,把铁勺放到锅底烧起来。发现虾米发黄时,把铁勺拿出来,给虾米上撒点盐,三个人吃起铁勺烧来,脆脆的,油油的,咸咸的。
村子的西口向西有一座独拱小桥。桥面两边有砖垛。桥西住有三两户人家。每到夏天黄昏的时候,桥面上便是村民纳凉的好地方。人们坐在砖垛上,手里拿着各种扇子,纸扇,竹篾扇,蒲扇,一边扇着,一边谝着。铁扇公主出嫁了,要不然还有用芭蕉扇扇凉的。从沟道里吹来阵阵凉风,吹走了人们一天的烦恼和困乏,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
过了桥,再向北地势开阔,是一片片平整的田地。有了这股水,各样庄稼都长得水绿绿的。别村的人都羡慕我们村的庄稼务得好。村里好多庄稼手种地那真是精耕细作,把地收拾得平平整整,干干净净。地里有个砖块,他也要捡出去。地里有个柴柴,他也要捡出去。
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过去全民为农工变成了现在全民为商,村子周围建起了几个砖厂。东沟已被烂砖块填平。土崖被砖厂吃完,没有了蓄水层。西沟已无点滴泉水。涝池也消失了。国道重修了两次,已没有以前那么陡了。桃树林也毁了,昔日的美丽景色已不再现。要不然,我定会带着亚马逊蝌蚪到我们村来耍,到小河里捉虾米,再吃铁勺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