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际上首个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成功上市,其后10余年来,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积累,该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在日常坐诊中,也有不少糖友咨询我关于GLP-1RA的相关问题,在这里为大家做个总结。
第一问:什么是GLP-1RA?
近年来,使用GLP-1RA控制血糖的糖友越来越多。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近年来的新型降糖药,通过激活GLP-1RA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从而达到降低血糖作用。
第二问:用了GLP-1RA,吃不下饭怎么办?
GLP-1RA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大部分糖友会腹胀,食欲下降,进食减少,从而导致减轻体重。也有比较严重的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胃肠道反应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轻,大部分患者会在大约2-3周之后,就慢慢缓解了,所以尽量不要停止治疗。
医生用药一般会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使患者逐渐适应。如果实在不耐受,可以停药并及时更改为其他治疗方案。
如果在用药前就患有胃溃疡、肠炎,或是偏瘦的患者不建议使用。目前有每次一周的GLP-1RA副作用越来越小,患者更容易适应了。
第三问:GLP-1RA能长期使用吗?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还能部分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体重,改善血脂谱及降低血压。
同时在长期的应用中,发现部分 GLP‐1RA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还可带来潜在的肾脏获益。像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的一些大型研究,都是随访3-5年后,才能看到对心血管保护作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风险极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联合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GLP‐1RA,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所以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GLP‐1RA是可以而且应该长期应用的,而且只有长期使用,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