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李玫瑾老师写的《心理抚养》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很庆幸我在孩子刚刚两岁的时候读到了这本有关育儿教育的书。学到了很多让孩子拥有好性格好教养的方法,让我可以在孩子的成长中可以有准备有方法地对待他们每一个成长阶段。每一本书的字数都是有限的,总有读完的一天,但又有多少内容能够真正进入我们的脑子里,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能够自由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呢?我认为一本好书就像是一束阳光,不仅可以照亮眼前的世界,还可以把你引向对的方向。好了,话不多说,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这本书中的可以指引家长找到正确教育孩子方向的一些话吧![强烈推荐三岁以前的孩子家长以及正准备计划生养孩子的姐妹们有时间一定要看这本书]
1.出门先看一下目的地离你有多远,才知道怎么走,人生也是如此。
2.小聪明是对事的,具有短视性,而大智慧是对人生的。
3.社会只是你、我、他共同活动的一个平台或空间,大家其实都对社会有责任,而不是社会对具体的人有责任。我们应该做的是,把具体的人的问题和大家共同活动的社会平台的关系搞清楚。
4.别怪孩子这不好那不好,他现在的一切都是拜你早年的养育所赐。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
5.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其实孩子的教育不用天天查书,不用天天问专家,家长只需花点时间自我反省,想想孩子的表现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给予了孩子什么,自己哪一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这样。
6.人的问题在早年,早年的问题在家庭,家庭的问题在家长,而家长的问题在婚姻。有子女的婚姻不单单是夫妻两个人的事了。
7.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经不起折腾。如果你贪心地放纵自己,不仅现在的人生会增添风险,还因为你没用心养育好子女,会让他们重蹈覆辙,陷入代际间的恶性循环。择优向善地生活,应是基本的人生准则。
8.电脑软件不计其数,但所有电脑最先安装的是系统软件,这是决定性的基础软件。家庭,就是人的心理系统软件制造商。
9.人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即眼里看到的往往是心里有的。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眼里的世界就不同。
10.一个从小没有被人善待过的人,你不要指望他长大后能够善待这个社会。
11.善良一定要有智慧。即使帮助别人,也要保持一份警觉,不要被人欺骗。所以在教导孩子要善待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还要多讲讲“狼外婆”的故事。
12.观念不是理性的连续推理,而是瞬间的反应。其反应看似没有理由,但一定与他过去看到的、听到的东西有关。观念是由生活情景形成,不是由推理形成。
13.观念往往体现了人的内心和行为的界限,甚至是底线,缺乏好的观念的人,为人处世往往是没有界线,没有底线的。所以说,观念决定人的行为好坏,有时还涉及人品优劣。
14.依恋,是人生的第一次“恋爱”,也是人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份“安全感”。成年人的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依恋期的情感缺失。
15.钱能生钱即资本,心理抚养就在于积累心理资本,你用辛苦付出拥有了他对你的依恋,你才拥有对他的心理影响和约束力。
16.人性始于情感,一个人情感越丰富,人性越丰满,情感越单一,人性就越单薄。情感,作为人性的核心,不仅需要在抚养互动中形成依恋关系,还需要孩子在成长中去经历感知别人的感受。想要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性,一定要在他幼小的时候给予优质的情感抚养,小心呵护其社会情感的发展。
17.当人能够对陌生人也有一份理解、关爱和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时,这个人的情感就发展到了最高水准——博爱。博爱是人类情感中最高水准,这种爱超出了个人功利性,可以让社会充满温暖。
18.社会具有这样一种特性,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在其中,无论好事坏事,落在谁的头上都不确定的,公德心不仅仅是为他人。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培养他们与社会和谐相处,遵守利于大家的规则,做有良知的人。
19.如果说认知能力取决于智力,那认知方式则主要取决于后天与人互动形成的亲社会行为反应方式。因此,心理抚养很重要,家长的抚养方式会决定孩子今后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20.书呆子是指非常聪明的人只在单一学习情境中成长,在某一专业内发展,可能是翘楚,但在这个领域之外却什么都不懂,要么容易被骗,要么单纯到干出傻事。所以,让孩子在幼年时走出家门,多接触人与社会,是一种有益的心理培养,千万不能以为学习成绩好就万事大吉了。
21.父母早年没有亲自带孩子,之后的严管会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因为孩子没有对父母怀抱的记忆。
22.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一个人若性情温润,与人友善,大多来自一个父母恩爱的家庭。
23.父亲因为有力量,所以更不能轻易地动用暴力。父亲要给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有力量,但我从不滥用。”我跟你讲理,跟你探讨,就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24.真正有力量的教育应该来自心理上的力量。无论父亲还是母亲,能够做到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尊重自己,敬佩自己,爱戴自己,这就是最成功的教育。
25.在孩子最为难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若能够以自己的见多识广、开阔的心胸给孩子一些建议和指导,告诉他“这件事眼前是件大事,但你以后回过头来看就不大了”,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胸襟。
26.心理抚养是心理发生和发展的第一个台阶,即人性的唤醒与情感关系的建立。心理教养是心理发展的第二个台阶,是在初级情感基础上,让情感发展得更为完整。
27.行为界限和行为规矩,最初只是为了保护孩子不触碰危险的物品,同时也让他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随着孩子长大,随着他接触更多的人和事,随事而教,制止与否,都会影响他今后社会行为方式的建立。
28.教养不同于抚养,教养虽然发生在养育的早期,仍在牵着孩子的手、抱他在怀中的阶段,但孩子已经开始有接触他人的机会,有自主的动作,教养就需要在这种涉及他人的社会行为开始之时随事而教。
29.人性永远是立体的,不要因为看到某些丑恶而丧失对人性的期待,也不要因为看到某些表现极佳的人,就认为人性可以很完美。事实上,任何一个人的本性都含有阴阳、善恶二性,有时可以表现得非常美好,有时又让人难以接受。
30.性格决定命运,是因为社会行为方式决定人的行为轨迹,前面一步走错,后面步步错位。
31.一个孩子的养育中,如果缺乏严格要求,没有规矩,没有界限,没有形成行为规范,一旦进入更大的自由空间,遇到更多的选择机会,就会因任性和肆意妄为而酿成大错。
32.许多父母不明白,人的躯体抗压性差别不大,抗压性差别最大的是人的内心,而内心的强大没有一个是靠天天夸奖夸出来的。对孩子的爱不单单表现在呵护上,还表现在磨炼上。狠下心来磨炼孩子比呵护更难,更需要父母的勇气与胆量。
33.有一种爱,寓意更深。这是一种约束的爱,甚至是让孩子痛哭一次的爱。
34.社会行为的规范,小可以体现在家规中,大则体现在国法中。既然每个人出生后都先在家庭内生活,后进入社会独立生活,那每个家庭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都要有责任意识,对他进行行为方式的规范培养。
35.管教孩子时,需要家中大人们形成共识:管教角色不要越位,父母优先,家中任何一个人在管教孩子时,别人尽量回避。
36.孩子的成长需要阵痛,家长在爱孩子时也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阵痛。当你对他狠一次心,以后你会省很多心,这就是育儿的辩证法。
37.教会孩子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方式,有想法、有要求、有情绪时,要学会好好说话,不要闹。
38.在三岁左右,家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并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大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与人接触的方式,包括熟悉关系与陌生关系的接触;二是与不同的人相处的方式,在相处中遇到不可避免的矛盾或冲突时该如何反应。因为人的早期行为一旦经过重复成为方式,就会成为影响他一生的性格。
39.人生不会总遇到投缘的人,我们随时会遇到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能与各种人平和礼貌相处,这是一种涵养。
40.在一个群体里生活。做事一定要考虑到别人。所以,在性格培养关键期,父母要有意地告诉孩子,只要有他人在场或在附近,都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到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