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给你介绍的小王就挺好的,在县城买的房子,还是全款,你就和他试试,别老让妈操心。”昨天一大早,阿琪的妈妈对她说:“妈也是为你好。”
阿琪是我的同事,从去年开始,就被她妈逼婚,其实她年龄也不大,24岁,刚毕业一年,用她的话讲:“我还是个宝宝啊!”
阿琪的妈妈却认为,女孩子一定要趁早嫁人,如今大龄剩女越来越多,越到后面越难脱单,能遇到个条件不错的就要赶紧嫁。所以,她不断找关系给阿琪介绍对象。
介绍了不少,其中不乏阿琪妈妈觉得条件优越的小伙子,但阿琪却一个都没看上。时间久了,阿琪妈妈觉得不能这样拖下去了,给女儿下了最后通牒,今年一定要结婚。
阿琪很纠结,她实在无法忍受和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人过一辈子,可也怕妈妈失望,她说:“毕竟我妈也是为了我好。”
1
从小到大,身边总会有很多人指点我们的生活,并丢下一句:“我这也是为了你好”,有的人会给出各种“为你好”的理由,有的人甚至什么都不解释,就是“为你好”。
但是最后,我们没觉得有一丁点儿的好。
大学的时候,我们宿舍的大哥是典型的优秀学生,坚持每天晚上自习到十点半,别人是考研的时候这样,他是从大一开始就这么要求自己。
大哥家乡在山西的一个农村,那里经济发展缓慢,思维落后。上了大学,大哥看到其他同学见多识广,生活丰富多彩,而自己连电脑都不会用。所以一上大一,大哥就立志将来要留在大城市,改变命运。
大四那年,大哥已经做足准备考研,目标是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努力了四年,他很珍惜这个机会。
可父母不同意。在他们村里,年轻人大多上完初中就出去打工,很多大哥的初中同学已经赚到不少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了。而大哥每年还要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加上农村流行的“读书无用论”,大哥的父母坚让持他本科毕业后回县城里找份工作,攒钱买房子。
父母软磨硬泡,说是为他好,让他放弃,但大哥却坚持追逐自己的金融梦,毕竟努力了四年,就是为了能有机会摆脱阶层的束缚。
就在要考试的前几天,大哥却收到了妈妈发的短信,说他爸爸犯了心脏病,要马上手术,让他赶回来。
大哥不得不放弃考试,赶回家去,可回到家里,却发现自己被骗了。他爸爸根本没有心脏病,只是县城的舅舅帮他找了份工作,一个周内要他去面试,为了让他赶的上面试,故意骗他回来,也断了他考研的念头。
得知真相后,大哥沉默了,眼泪,不甘,希望破灭时,生活都是没有温度的。
身边的人不断劝大哥:“父母都是为你好,你在外面上学也不一定能混出头,还要去遭那罪,多不值,你也别不知道好歹,给你找那个工作多少人挤破头想去干,事儿少,轻松着那!”
大哥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为你好”的事,也许对你并不好。
2
大哥的想法我深有体会,小时候,我想去学音乐,苦苦哀求父母让我去学,但父母却狠狠揍了我一顿,让我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还安慰我:“我们打你是为了你好。”
后来我知道,父母不想让我学音乐是怕多花钱。
长大后,我喜欢上了一个女生,鼓起勇气要去追求,朋友劝我:“别去追她了,她配不上你,我是为你好。”
没过多久,朋友就和那个女生在一起了。
如今,我知道,很多时候别人说“对你好”,其实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望,就像阿琪的妈妈和大哥的父母。
在他们心里,事情朝着他们的理想的方向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在他们说出“我这也是为了你好”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隐藏的前提和假设:我认为什么事情是好的,那它就是好的。
这就是一种强盗逻辑,是思维绑架。
这样的假设往往是价值观的假设,就像,有人认为自由比爱情更重要,但你却为了爱情放弃自由,这就违背了他的价值观。这样一来,他就有欲望去强行介入你的选择,来让事情符合他的价值观,并美其名曰:为你好。
但是他们却忽略,甚至贬低你的价值观,哪怕在你心中,自由在爱情面前不值一提!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剥夺了别人自己进行判断和选择的权利,感动了自己,恶心了别人。
3
更恶心的是,有的人打着爱你的名义,让你去做一些他喜欢,但不符合你意愿的事,也说是为你好。
这样的人更让人厌恶。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想通过“为你好”去让你做某些事,那他就没那么爱你,因为他控制你的意愿要大于爱你的程度。
真的想对一个人好,我们会在理解的前提下,设身处地的为他思考。提出的建议也是引导,而非命令或要求。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经历导致了不同的认知,因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并没有哪种价值观要比另一种价值观高大。
有的人认为重要的事物,或许在另一个人眼里不值一文,没人有权利把自己的想法放在最高位,去强行介入别人的选择。
我们也无需接受那些打着“为你好”的口号,却让你觉得不好的建议和要求。
而对那些“为你好的人”,我想我们可以鼓起勇气,对他们说:子非鱼,焉知鱼他妈的到底觉得什么才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