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亲戚,夫妻双方是双职工,公公婆婆都是退休的高中老师。由于工作忙,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夫妻两个都很放心。由于启蒙早,加上爷爷奶奶对学习管教严格,上小学开始,她儿子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
四年级开始,她儿子的成绩开始缓慢滑落,从开始的前三名,逐渐下滑到七八名,再到十几名,然后到二十几名。最让亲戚感到生气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极不认真。写作业迟迟不肯开始,开始了也越来越敷衍。经常坐在书桌前发呆,每次问他磨蹭什么,为什么不赶紧写,他就慢慢悠悠地写几笔。有的题目思考都没思考就说不会。一些很普通的题目刚刚给他讲解过,转头让他再写一遍又不会了,根本不用脑子记。亲戚对我说,看着孩子能拖就拖,发呆不思考的样子,气得她差点晕过去。不光在家,在学校的状态也让人揪心。老师告诉她,她儿子没有学习的劲头,上课开小差,学习成绩也退步的很厉害。有一次,她气得对着孩子吼到:“才四年级,就只考61分,再下去就不及格了!再这样下去初中怎么办?高中更加考不上了。成绩差成这样,你都不在乎吗?看你这样的成绩,我都睡不着觉了。你还睡得着吗?你天天这样,学习是给爸妈学的吗?”她还没说完呢!孩子拿眼珠子瞪着她,像是盯着仇人一样,咬牙切齿地说,“反正我做什么你们都觉得我不行!说我笨,说我脑子进水。在你们眼里,我就像爷爷奶奶说的一样,干什么都没别人好。”亲戚说,她永远也忘不掉孩子眼里憎恨的样子,真是后悔不该让爷爷奶奶带孩子。
我和孩子的爷爷奶奶接触过,他们不管场合,对她儿子说的话基本都是贬低、打压的。只要他们一说话,孩子就低着头躲到人少的地方一声不吭。本来还在开心地跟别的小孩玩,就躲进房间不出来。时间一长,孩子就很孤僻,很自卑,有时候脾气还很暴躁。
我能深刻地体会到孩子的痛。因为我也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孩子。从小父母言语里只有打压,没有赞美。考试90分以下就一顿皮带伺候,90~95分父母觉得很正常,95分以上父母就说,有什么可骄傲的,不是还有比你考得更好的嘛!总之,在他们的心里,我永远都不如那些比我考得更好的人。似乎我再怎么努力都是没有用的。时间长了,无论别人怎么赞美我,我都觉得我没有他们嘴里说的那么好,我不配得到这样的赞美。平时说话做事都是从消极的一面看待。有时候想做点让自己值得骄傲的事情,迟迟不行动,想想就放弃了。这种影响一直延生到了我孩子身上。直到我孩子出现问题,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感受到了深刻地痛苦之后,我决定学习改变。通过五年多的学习改变,我才慢慢蜕变,让我的消极情绪转变成积极情绪。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总是批评孩子,造成了孩子低自尊、自卑,认为自己就是不行,失去了努力变好的动力。意识到了错误的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我非常后悔!
学习了董进宇博士先进的教育理念后,我开始自我成长,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做错或者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直接忽略,当孩子有进步或者正在努力时,我就夸她,因为她不断努力取得了进步,妈妈替她感到高兴。当她被夸努力时,她就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会不断地进步,取得成绩,所以她就更愿意去接受挑战。
夸奖的时候注重细节,夸奖越具体越注重细节,就为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当孩子练了一张字,大部分的字都不太好,直接忽略,专挑那一个两个写得好的字夸奖,要是连一个字都挑不出来,那就挑孩子写的好的一个笔划。“你看,女儿,妈妈觉得你这一横写得很好,横得很平,收笔也很干脆利落。那一捺也不错,笔锋到位。……”等下一次孩子练字的时候,你可能就会看到比前面这张练习得更好,如果不好,继续找优点夸。这样孩子逐渐明白,要练好字,必须从一笔一划开始,改善了一笔一划,整体上就会更加出色。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坚持到孩子变好为止。
董进宇博士说:爱是孩子生命的阳光,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也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不一样的相貌、能力和喜好。父母要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不拿优秀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只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对于孩子一时的落后不要急于否定,而是给予孩子接纳和包容。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会给孩子巨大的安全感,会让孩子充满自信,勇于挑战,在一次次地努力中,不断地自我鼓励,自我成长,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当我把这些方法自如地应用到我女儿身上时,奇迹发生了,女儿的幻觉问题得到了解决,成绩慢慢地变好,人也越来越开朗。看到女儿渐渐朝着阳光走去,我觉得我做对了,我觉得我努力的方向是对的。女儿变好的同时,我也越来越好了,我不再是以前那个事事都往消极方面想,什么都做最坏打算的人了。我们全家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幸福!
打击式教育或者说打压式教育,也叫挫折教育,已经不适合我们现在的孩子了,回顾老一辈父母的教育方式,大多是用这种方式在教育我们,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当我们的父母这么对待我们的时候,我们开心吗?我们有变得更好吗?有的人说,我父母也是这么对我的,我不是也当上科长了吗?用董博士的一句话回复你,如果当初你父母不这么对你,你会当上局长、市长,甚至省长。所以打压式教育只会压制孩子的天赋,并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请你用父母爱的本能唤醒孩子的潜能吧!孩子的未来是无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