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房的人再等等

最近在看书籍《结构性改革》,看到关于房地产的部分,引发对于“高房价”“租售比”的思考。

关于高房价,书中讲到,地价是决定房价的根本性因素,地价高则房价必然会高,地价低则房价自然会低。

关于房屋租售比,书中讲到:“欧美国家所有的商业性房屋中,用于销售和用于租赁的房屋大概各占50%。而近十年,我国开发的房产中90%以上是作为商品房、产权房进行买卖的,真正用于租赁的不到10%。

所以我预测,未来房地产,会提升房子租赁方面的比例,并且确保整体租金价格的稳定性,居住稳定性,完善整体配套服务,像儿女的教育问题、医疗等配套,以此来提升整个社会的结婚率和生育率,当然,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实现。

过去,大多数人买房的动机之一,其周边配套占据很大决策因素,而随着结婚率育儿率达下降,买房的需求自然也就没那么高。

结婚人数每年都在锐减,结婚的年龄也在往后延长。比如:2015年的男生平均结婚年龄是25.1岁,女生结婚平均结婚年龄是23.3岁,到2024年平均结婚年龄是30.1岁。

为什么大家不想结婚生孩子,本质原因之一还是因为钱的问题,其次就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存在各种不确定性,结婚太贵,养孩子太贵,中年职业危机,生病生不起......收入一般还不稳定,而支出费用又多,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又有谁愿意去结婚生娃呢,毕竟面临的是整体的社会现实问题。

关于中国房价和居民债务情况,居民债务中,其中“住房贷款”占较大的比重。在《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一书中讲到:“2018年末,居民债务占GDP的比重约为54%,虽仍低于美国的76%,但已接近德国和日本。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总量数据,居民债务中有53%是住房贷款,24%是各类消费贷(如车贷)。这一数据可能还低估了与买房相关的债务。实际上一些消费贷也被用来买了房,比如违规用于购房首付。”

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买房这个事情,还是要三思而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消费即可,自住型房产,本质上也是一种负债,因为它不具备流动性,而很多人误以为是资产。

普通人抗风险能力较低,特别是一家之主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还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有些人在收入处于高峰的时候,错以为收入会不断上涨,于是去预支自己能力范围几倍的杠杆,而有可能那就是收入的最高峰了,加上经济是有周期的,经济不行的时候,你再努力都不一定取得很好的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