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次人口普查中关于教育相关的数据非常博人眼球,在过去的十年之中,中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从原来的14,000万增加到21,800万人,增长幅度高达70%。这意味着目前中国每7个人中就有1名大学生。
由于,大学生人口以年轻人居多,我国大约有4亿的青年人,这就意味着在青年人中拥有大学文凭的比例接近50%。可以这么讲,中国已经步入了“人才红利期”。
中国过去的30年属于是“人口红利期”,那个时候制造业的劳动人口非常的多,制造企业的用工成本非常的低。所以在那个阶段,中国制造业迎来了一波非常好的发展浪潮。全世界都把订单下到中国,只要你有钱有创意,我们国家就能够把产品生产出来。
而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个制造业核心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导致制造业的用工成本逐年升高。中国的制造业就迎来了一波阵痛期,产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一部分国际巨头觉得用工成本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所以把制造订单以及工厂转移到了东南亚。
现在中国进入了“人才红利期”,对于企业家来说,又迎来了新的一波的机会。在中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行业,金融行业的用人成本,将极具性价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的程序员看起来收入很高,普通的城市,一般来说程序员的收入也在1万以上。在北上广深高新技术企业大厂的程序员,收入可以达到3万以上。即便如此,这样的工资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具有性价比。在英国本地的程序员,工资水平经常可以达到2~3万英镑一个月,面对昂贵的用工成本,英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把橄榄枝伸向了亚洲,也就包括我们中国。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相关专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毕业于这个专业并服务于社会,那么程序员这个工种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必然会吸引全世界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国投资设立公司,利用中国这一波“人才红利”,为自己节约用工成本。
当然“人才红利”,这是对企业家而言带来的优势,也是对国家和社会而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但对于普通人来讲,教育的内卷只会愈演愈烈,80、90甚至是00后的家长,不可避免地仍然要经受教育焦虑的炙烤。
在大城市中,由于高中学位的有限,中考的淘汰率高达50%。教育的竞争以及教育的焦虑都下沉到了中考这个层面。可以这么讲,考得上高中大概率能够成为大学生,而考不上高中就意味着连大学的门都摸不到。即便考上大学,本科如果不是985、211等重点院校,为了有所发展,就还要必须考研考博,教育竞争口味非常激烈。
人才红利期意味着高学历人才的价格变得更加便宜,而人口红利期的退却意味着普通制造业提供的岗位在减少,那么对于没有考上大学的那部分人来说,就要思考如何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找到自己的出路。想方设法帮孩子拼上高中就成为了大多数家长内心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