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课《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
汪曾祺
商丘市睢阳区古宋一中 赵丽娜
一、自读提示:
交流话题:哪些段落直接写到了雨?其余的段落都写到了什么?这些内容与雨有什么关联?
二、淡而有味的语言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
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未经人道语
平常而又独到的语言,来自长期的观察、思索、捉摸。
——汪曾祺《岁朝清供》
推荐阅读
《故乡的食物》
《翠湖心影》
《我的家乡》
汪曾祺说过:
“我是希望把散文写的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赵老师这节课的自读课的设计简单明快,说实在话很出乎自己的意料。这一课在听课前,自己对课文进行了多次地阅读,也进行了几次设计构想但是都不太理想。整篇文章从作画到回忆再到点题,结构很巧妙。个人以为这篇自读课,采用“知人论世”法,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对汪曾祺的散文知识、语言风格的铺垫不够,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把这些话送给学生,学生就能很好地通过这节课的阅读,引发他们对汪老作品的喜爱向往,从而能更好地把学生的阅读延伸到课外。
怎样引导学生根据汪曾祺老人的写作风格,去学会自读散文应是这节自读课的一个重点,抓住语言风格体会散文基本特征在这节课的教学上没能够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