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伟娟 焦点网络初级5期 洛阳 坚持原创分享第281天(2018.2.27星期二)

《读书感悟》

      1.当孩子觉得时间仓促时,他们会自己抓紧时间。父母不必催促,你越催,他越“肉”。正确的做法是:给他们一个现实的时间限制,把守时的任务留给他们自己。“十分钟后就要出发了。”“晚饭三十分钟后开始。”

      简短陈述的目的是要告诉孩子,我们希望,也认为他们会准时。这种正面的预期有时候反而能提供帮助。

      这种方法我曾经实践过,效果真的不错!

2.饭桌上不教育,老辈人都知道这个规矩。“孩子吃饭的时候,不是教育的好时机”。尤其是吃早饭的时候。因为早餐是一天中比较困难的时刻。很多时候,父母或者孩子都是睡眼惺忪的,情绪也不好,争论很容易就演变成了训斥和责备。

    不管孩子说什么,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的信息,并且要表达出对他们的同情。不要让孩子决定父母的回答或者情绪,这一点很重要。

3.这是今天我读书最有感触的一点:如果不学习,我还会停留在原来的状态——对任何意外都会反应过激,使矛盾激化。然后试图扑灭自己燃烧起来的火。

    书中的一个比喻特别贴切: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如何从一个洞里面出来,而一个明智的人一开始就不会掉进洞里去。

    遇上刘友龙老师,遇上焦点,学习后尝试做到在面对孩子惹了麻烦时,憋住嘴不责备他们,而是提供帮助。

      对自己呢?我曾经把自己的能从情绪的洞里出来看成成功经验,觉得自己能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多去理解对方,多去关注对方身上的正向,以此给自己赋能。其实,选择学做明智的而不是做聪明的人,最好一开始就不让自己掉进情绪的洞里才是我处理情绪问题的最高追求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