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即将过去,今年教育部做了很多大事。
其中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厘清了学生负担问题。
那就是给中小学生减负,适当给高中生减负,给大学生加负。
1、“减负30条”明确中小学生减负标准
12月28日,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
看过通知,可以发现这次教育部是费了一番心思。
(1)给出了减负的明确标准。
根据通知,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这次“减负30条”直接命令禁止很多加重中小学生负担的问题。
(2)对于高考这个指挥棒也做出了相关的改革要求
深化考试改革。强化高考育人导向,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和高考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学、考相一致。
注重能力培养。创新试题形式,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加强情境设计,杜绝偏题怪题,注重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克服命题结构固化和学生机械刷题的倾向,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给大学生加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月21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
10月1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严抓本科教育。
在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不能搞“玩命”的中学,也不能办“快乐”的大学,回归本科教育已经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共识和趋势。
的确,现在大学生的课业负担较轻,培养质量也不尽人意。
今年,教育部已经明确对大学生合理增负,这是让高教回归其本质的起点。
3、教育理念转向,效果显现尚待时日
教育部的几项举措,实际上是从根本上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教育理念。
由于高考是指挥棒,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
各地教育部门以升学率和考取重点高校的人数作为目标,自然推行应试教育。
而莘莘学子在这一导向下,数十年埋头书山题海,负担自不待言。
喊了多少年的减负和素质教育,始终成效不明显。
很多中学老师给学生灌输“现在拼命学,考上大学就可以拼命玩”的思想。
因此,很多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后已经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于是,在大学本该学习专业知识,探索新知的大好阶段,很多大学生却在玩,在挥霍青春。
很多人在大学混了4年,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大学白上了。
现在,教育部已经考试从根源上扭转这种趋势。
不过,多少年形成的体系具有很大的惯性,不是一朝一夕通过几个通知就能扭转的。
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执行和监督,在转型过程中不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
事情已经在向好的方向转化,但是成效显现尚需时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关注雷哥,关注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