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古
理解:这里说的“古”,以个人的理解,是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的去追求。文章给出了多种对比,深入浅出。而《吕氏春秋》古乐篇有云:“乐所由来者尚也,必不可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贤者以昌,不肖者以亡。”其意在选择音乐上,君主可有因为音乐而发达昌盛的,也有因为音乐而国破家亡的。昔日曾有朋友与我说古,弹琴需着汉服,要背《大学》《中庸》,听其弹琴,完全没有乐感可言,听得一堆音响,然后告诉我,这是古,古人就是没有节奏的,就是没有音准的,只有位置和演奏指法描述。我恍惚了,此为古?我至今没有背《大学》、《中庸》。“古”之余味,不在你是否背下来,能絮絮叨叨的,忽悠人。在于你是否心领神会,传情达意。“古”不是流于形式,装汉服,复古法。不纯粹是这样,当然您技术娴熟,有音乐修养之时,加上这些外在的东西,确实更得分。而不是只专注于此。就如同最初的中国摇滚,流于形式,头发,着装,杀马特一样是摇滚?精神是什么?内在是什么?手上功夫的表达到位吗?这才是“古”。“古”强调的是一种音乐的本质。
《乐志》曰:“琴有正声,有间声。其声正直和雅,合于律吕,谓之正声;此雅颂之音,古乐之作也。其声间杂繁促,不协律吕,谓之间声,此郑卫之音,俗乐之作也。雅颂之音理,而民正;郑卫之曲动,而心淫。然则如之何而可就正乎?必也黄钟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确乎郑卫不能入也。”按此论,则琴固有时、古之辨矣。大都声争而媚耳者,吾知其时也;音澹而会心者,吾知其古也。而音出于声,声先败,则不可复求于音。故媚耳之声,不特为其疾速也。为其远于大雅也;会心之音,非独为其延缓也,为其沦于俗响也。俗响不入,渊乎大雅,则其声不争,而音自古矣。
理解:琴有正音,有间音,正音应当和合于律吕,正直和雅,为雅颂之声,才可称之为古乐。声音错杂繁乱的,与律吕不想协和的,称之为间声,这是郑卫之音,俗乐尔。雅颂之音,使得民风纯正,郑卫之音,使得民心放纵。学琴当弹雅乐,使自己更加中正,万不可不知所以,乱弹一通。那如何才能够回归正道,弹奏雅乐?一定要以黄钟为宫,变生律吕(此为三分损益法,以黄钟为宫,按律吕派生,阴阳法则,产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rui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皆以一弦定,可得六十律),也即是说第一步要先调准音。并将音乐节制的温雅平和。这样郑卫之音就无法混入了(郑卫以前的理解是胡部,现在可理解为外来音,也即琴不可按十二平均律调弦,而应当遵循琴本有的律——纯律,琴律,五度相生律,才可以为中华之音)。当代多为西方音乐的时代,采用十二平均律,确实多得媚耳之效果,用十二平均律演奏流行曲,后现代曲目,确实可以快速的吸粉。而真正的琴,应该有的“古”,又去哪里了呢?按照这样的论述,琴十有“时”、“古”的区别的,本人观点,无有谁好谁坏,我只是想回归传统,想学习古人的真正文化内涵,故而推崇“古”。大致来说:声响繁杂而娱耳的,这就是“时”;乐曲平淡而会心的,这就是“古”。然而曲调来自声响的组合,如果败乱,那乐曲也没有什么值得期待了。所以娱耳的声音,不是因为它快,更多的是因为它失去了雅的味道。那么会心的曲调,也不是因为慢,而更是因为它,不同于俗响。乐曲不掺杂俗响,而深入大雅,那声音就不会争,媚,声音自然“古”。
这里额外再解释一下律吕问题。根据三分损益法,所得到的音,如三分之一处为五度音,此音与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差是不同的,也即相差音分不一致。十二平均律是可以回到原点的,而三分损益法得到的或称十二律,或称四十八律,或称六十律,皆因回不到原点,但也几近原点。古人为何采用这样的律制,与传统文化有不可分割的骨肉关系,五音对应五行,律吕遵循节气,地球自传与公转,它最终诠释的,不只是音乐,而是整个宇宙,本来地球自传,公转的时间就有相差,却也定了一年365天或366天,然而实际算起来也是回不到原点的,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把音乐也描绘出了宇宙,瞬息的变化,和亘古不变的定律。没有准确的数可以描述,而他又确实存在。
然粗率疑于古朴,疏慵疑于冲澹,似超于时,而实病于古。病于古,与病于时者奚以异?必融其粗率,振其疏慵,而后下指不落时调。其为音也,宽裕温庞,不事小巧,而古雅自见。一室之中,宛在深山空邃谷,老木寒泉,风声簌簌,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思,此能进于古者矣。
理解:然而粗率很容易和古朴混淆,疏慵也很容易与冲澹混淆,有的音乐似乎超出了流行的音调,却着实弊病于“古”。这就说到现在的一些琴人了,弄个大概的位置,弹个大概的节奏,就说自己是古了,漏音,补音,说自己的体会不一样。也在说一些人,看似没有迎合大众,却是真的在做迎合的事。而我反而支持的是,超出流行而病于古的人,只有这样古琴音乐才能传播开来,而确实又是不会伤大雅之事。如果不去做,古琴依旧是三五知己,而略显寂寞,这三五知己可以留于茶余饭后,交流之时,而要发展和普及,确实也是要走这样的路线,能走出来,也是不容易的,需要沉淀和学习。那么病于古和病于时有哪些区别?病于古是将粗率的音处理的很华丽,光彩,将疏慵的曲调用振作挺拔的方式,下指不落入时调的演绎。而真正的正音,应该是宽广雄厚,博而温的,不在小巧工细上专营,而古雅的格调自然就会表现出来。如同君子坦荡荡,不以小度大。这样即使在室内,也犹如在深山空谷之中,有老木寒泉,风声潇潇,令人有遗世独立的思考,这就能进入“古”了。
只言片语难道尽。多有不明之事,望有佳人,指点一二。禅音,润清先生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