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吊的名字恐怕只有极高天赋的哲学家才能驾驭得了,我给这个名字纯属自嘲。因为在我内心里,始终渴望自己能拥有像哲学家那样的头脑——严密、抽象、辩证。当然,我只是个凡人,既没有严密、也没有抽象、其他的更不用说。但逃避这个问题是我内心的体验的来的,也经过我思考,再说一遍,我只是个凡人,没有经验,只会发牢骚。请谅解我所有的错误。
逃避就是不直面,拖延也算。
面对贫乏、无聊、空洞的生活本质,人们总是以各种方式逃避,从读书旅行到各类社交活动,游戏、电视、社交网络等等,这些越是能在零碎时间占用人们注意力的,越是受欢迎。排队、红灯、马桶、小距离的步行,暂不提那些拥有大量时间而无所事事的大学生,就是这些所有人都会遇到的小间隙就足以令人们害怕的了,人们毫不犹豫且急不可耐的逃避到别的地方,沉浸于音乐、电视电影、小说、虚拟社交。倘若拿掉这些东西,让他们“直面惨淡的“生活,那简直令人无法想象。电子游戏给人创造虚假的事件、虚假的目标、虚假的成就感,人们在里面享受着贫乏生活所不能提供的快感,甚至于即时反馈机制在大脑中建立强大回路后而成瘾。电视新闻也以吸引注意力为目的为你提供千奇百怪却与自己的生活相差千万里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你生活的影响几乎没有,但重要的是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让你完成了逃避。娱乐节目更不用提,在我看来,本质上就是低俗,消费的就是注意力,集表情做作、动作夸张、语言简单、内容粗俗为一体,兼负创造消费、政治宣传等任务。健身房那些愚蠢的大块头,身型近乎完美了,还在那变态的练,却不知自己已经接近人类的近亲--大猩猩。
是否上文过于偏激,对他人过于不友好?好吧,我承认是的,这只是我的观察,我的体验,面对同样的生活,不同的头脑有着不同的解读,你左右不了别人,改变不了别人,只能任由这样那样的偏见主宰这样那样的人,人与人不同,就像是各自所持偏见不同。
当然,这些只是表面的现象,本质上,我的偏见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没意义的。人们总是将一些事情冠以某种意义,其实是自我安慰罢了。就像我自己认为,我会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读读书,锻炼锻炼身体。好像在远方有个更高的目标或使命在等着我,好像在那到来的时候,我就可以赋予现在这些事情一些特殊的意义,其实这不过是逃避到未来里。当然,只有面对贫乏的生活才会逃避,多姿多彩或者繁忙沉重的生活能充分占用注意力,有时会不够用,用不着逃避。
逃避的同时还要会自我欺骗,让自己认为,自己这样的活法有价值,即使不是目前有,将来也会体现出来,这样的安慰进一步促进这样的逃避,我所读的书仅有一小部分是由于有意思才读的下去的,大部分的都是脱离生活实际,远在遥远的过去,远在异国他乡,远在深邃奥妙的思想世界,都是枯燥乏味的,需要意志力才读的下去的,即使读下去也不一定能读懂的,然而,内心却有一股力量促使我这样读下去,我分不清是我想了解这些高深的思想进而提高自己,还是满足于内心的虚荣,又或者出于对未来的焦虑使我陷入这种不喜欢却又强迫自己去完成的自虐境地。
最近在读《逃避自由》,还没完,有个问题,在我这钱读的书里面也有提到:自由对于个人,是灾难是福音。我是向往自由的,但的确有的时候当我有一定的自由时,我却将自由交给了外界,外界就是各种形式的权威。从小到大看似很自由,实则是背负着很多枷锁,有社会给的、家庭给的、学校给的、同学朋友给的。每当遇到选择,本能的是求助于外,而不是从内心看看自己是什么感受,好像习惯了为外界所控制。形式上的枷锁易破除,内心的枷锁才是最隐蔽、最难察觉却又时刻在作用的,什么长辈之言、什么前车之鉴、什么礼数、什么规矩、什么成熟懂事、每当我意识到受这些支配,我就十分痛恨,激烈的抨击这些,这是我又陷入另一面的偏激,就像”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实际是一回事“。找到中间的一个度真是难题,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就是既不受原始欲望——像懒惰、拒绝思考、性等——的控制,也不受外界要求的——好人,无私、正经等——所束缚。我希望我能做自己的奴隶,能够自如的操控自己。